雖然傳功石在傳功方面更為便利,但是傳功石煉制以后只能使用五年,這就讓大楚王朝不得不在后期減緩了對傳功石原材料的挖掘,以免有朝一日材料耗盡,無法煉制出新的傳功石。
所以,在大楚王朝后期,七盟會也十分鼓勵傳功長老對弟子們親自進行傳功。
而傳功長老再往上,就是內力界的最高級別:宗師。
三流武者到一流武者的等級由七盟會劃分,只要七盟會承認,你想是幾流武者就是幾流武者。
但先天武者的標志是脫胎換骨,傳功長老的標志是能進行內力傳承,這兩個等級的標準都是實打實的,七盟會無法裁定,只能依靠自身。
而宗師的標準,就更加簡單粗暴。打傳功長老如打狗,那你就是宗師。
所以,宗師的標志并不是體內的內力有多么磅礴,而是能打。
墨翟和韓非被稱之為宗師,是因為他們開創了墨法兩家。
項羽被稱之為宗師,是因為他在當時天下無敵。
而大楚王朝建立以后,宗師這個稱呼更加珍惜了起來。只有當你在晉升為傳功長老以后,打服天下人,才能被稱之為宗師。
所以,宗師這一境界沒有上限,也沒有類比的對象。
沒有哪一個宗師敢說自己能打得過那些已經離開人世的,如同項羽,墨翟之類存在的先輩宗師。
因為沒打過。
但一旦被大家公認為是宗師,也無需同先輩們比較。因為但凡是宗師,必然是無敵于宗師境界以下的所有人,無論是一打一個,還是一打十個,一打一百個,對于宗師而言都是無所謂的。
這其中的差距,要比先天武者和一流武者的差距還要大。
畢竟上百個一流武者加起來,還是可以殺掉一個沒法逃跑的先天武者。但是一群先天武者加起來,是絕對沒有辦法殺掉一個宗師的。
當然幾百個傳功長老加起來或許能殺掉一個宗師,但是傳功長老總共也沒有幾個人,根本湊不齊這么多的數量。
武者等級的確立,代表著內力界的各種規章制度越發的完善。同時,世俗力量對于內力界的束縛也低到了極點。
因為對于高高在上的武者來說,人數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意義,這個國家已經無法讓少數服從多數,而只能是多數服從強大的少數。
元始前94年,因為尋洲的所有異族國家都被清掃一空,所以大楚王朝的軍隊漸漸淪為了擺設。
江東營和楚騎營存在的意義就由原來的守衛國家變成了維護大楚王朝在尋洲的統治。
為了保證華夏人的奢靡生活,江東營和楚騎營在尋洲各地都建立了護府,負責鎮壓異族反叛者,并且強迫各大異族部落每年向大楚王朝交納奴隸和錢糧。
江東營和楚騎營原本負責的護府區域并不一樣。但是在宗師之戰以后,皇室成為了傀儡,沒有力量再對江東營和楚騎營進行約束。
所以這兩個組織為了利益,開始逐漸爭搶位于各地護府的所有權。
到了元始前94年,所有尋洲較為文明的異族人都已經臣服于大楚王朝的腳下以后,江東營和楚騎營之間的矛盾就激化到了無可緩和的地步。
而唯一能阻止他們的七盟會其他組織,卻為了防止江東營和楚騎營過于強大,并沒有插手兩者之間的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