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死行列”就是牛金星的答案!不是某一題的答案,而是朱由檢所出的六個問題的答案!
六個問題,一個答案,這答案說白了就是士大夫要能打!大明朝養士數十萬,要是個個能打,虜也平了,賊也滅了,軍費也省了,災害再多也不怕了,而且也沒人敢指著士大夫的鼻子罵他們無恥了,誰罵就砍死誰!
只要士大夫能打,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而且荀子那時候的士大夫都是能打的,不能打要來干嘛?拿來當老爺供著?戰國七雄誰家也不缺老爺啊!
李信也開始答題了,他是一道題一道題答的。
他對士大夫無恥的解決辦法有三個,一是縮小士大夫的隊伍——現在的士大夫太濫了,舉人都考不上的學渣都敢稱士大夫?二是興辦學校、提倡實學——士大夫不僅無恥,而且無能!
無能之人,占據了士大夫的高位,這就是無恥!
要解決士大夫無恥的問題,就得提高士大夫的本領,不是做文章的本領,而是辦實事的本領!所以朝廷就得興辦傳授實學的學校,讓士大夫入校學習,學好了本事,才能為國效力,才能知恥啊!
至于東虜勢大,朝鮮將不守的問題,李信給出的答案是必須保朝鮮王廷不失,君臣不降。只要朝鮮王廷不失、君臣不降,東虜要平定朝鮮八道就不容易了。說不定會曠日持久,牢絆其中。
而要保朝鮮王廷和君臣,就得先派遣水師運送能戰的精兵攜帶火炮去江華島布防,以備不時之需!
因為東虜用兵詭譎而迅猛,如火如雷,所以朝廷的水師和精兵要盡快赴江華島,萬萬不可聽聞東虜出兵后再動......那可就來不及了!
至于重兵防東,耗費巨大的問題,李信給出的辦法加強平遼軍和天津水師的訓練。加強他們從海路出兵作戰的能力,這樣就能以攻代守,迫使東虜分兵設防,以減輕遼西和燕山的壓力。
對于農商兩稅的問題,李信的辦法則是先商后農,先行后住,先水運后陸運——也就是說先收商稅,后收田賦。畢竟優免田賦是先皇下過旨的,但是優免商稅卻沒有任何依據。而收取商稅可以從行商開始,也就是設卡收稅,明朝本就有稅卡,只是數量不多,而且有個三不收的規矩,也就是太監不收、官員不收、士大夫不收,因此就收不到幾個稅了。
所以李信建議先廢除“三不收”,并且先嚴管江河湖海的水運,再管陸上的稅卡。
至于城市內的商稅倒是可以緩一緩,因為城市的商稅其實一直在交,只是沒有交到太倉庫,而是以柴薪皂隸折銀的名義,收到了各級官吏的口袋中去了——說明朝的官員低俸,那是只算了朝廷發放的正額俸祿,沒算地方上的各種徭役和實物稅的折銀。而這些徭役和實物稅的折銀,又大多向城市中的工商戶收取(本來就是他們的徭役和實物稅),所以這部分屬于地方的商稅,一直是在收取的。
對于自然災害,李信給出的方案則是用行商稅收從湖廣、四川、江西等地采買糧米,然后在水路可達的襄陽、南陽建立救荒義倉,以賑濟災民。
而最后一題,也就是文貴武輕的問題,李信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提升武官的能力和文化水平。在李信看來,只要武官的能力上來了,全都能文能武了,文臣自然不敢輕視他們!
......
“好!好!好......”
玉熙宮內,正在閱卷的大明皇帝朱由檢已經在拍案叫好了,也把施風來和錢謙益這兩個主考官給嚇一跳。
朱由檢抬起頭,看著兩個一臉詫異的主考官笑著道:“今科大比總算取到幾個人才了......牛金星一個,李信一個,魏藻德一個,個個都是人才啊!一甲及第者,就是他們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