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城,大衙門。
現在沈陽的天氣可太冷,不能在室外開朝會了,要是凍死幾個,那笑話就大了。
所以黃臺吉也不召開什么八乘八旗大會了,就召集幾個議政貝勒和大臣在大衙門里面開小會了。
這個黃臺吉現在也學壞了,雖然早就宣布要御駕親征,但是大張旗鼓之后,卻一直沒有帶兵離開沈陽。
他雖然沒有離開沈陽,但是兵還是出了。分兩路出兵,一路由貝勒阿巴泰指揮,率領5000正丁(從64旗中挑選)和5000包衣奴才組成的大軍,西出千里松林——打下西林城和清平鎮的就是他們。
而另一路又阿敏率領,也是10000人,出錦州后繞過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然后突襲筆架山(筆架山在個半島上,連接大陸的通道在漲潮的時候會被淹沒),再走冰面殺向覺華島。雖然攻打覺華島的行動因為島上筑了城堡而失敗,但是筆架山卻被后金軍占領。阿敏讓人在筆架山上修了山寨,還駐扎了1000余人,擺出了一副要在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和寧遠之間打下一顆釘子的架勢。
雖然架勢擺得很好,但是大明方面的應對也出乎了黃臺吉的預料。朱由檢根本沒回京,而是讓一個五歲(虛歲)的皇太侄子打著撫軍出征的名號,離開北京進駐了宣府城。
黃臺吉雖然還沒離開沈陽城,但他也打出了御駕親征的招牌......結果朱由檢讓自己五歲的兒子出面應付。這不是看不起人嗎?這不是在啪啪的打黃臺吉的胖臉嗎?
黃臺吉是想爭蒙古大汗尊號的——不是自封,而是開庫里臺大會當上。如果他連一五歲的孩子都打不贏,那還當什么大汗?
對,他覺得自己有一定的可能會被朱慈烺打敗......也不是朱慈烺多厲害,而是朱由檢已經布了個固若金湯之局。
黃臺吉覺得自己就仿佛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雖然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掐會算的牛人,但是面對曹魏的天時地利,實在很難打開局面。
而聯合蒙古,組成滿蒙聯合之國,似乎是唯一一個可以對抗大明的方案。
但是要當上蒙古大汗,就需要拿出打敗朱由檢這個明朝皇帝的戰績......當然了,打敗朱慈烺也行。但絕對不能被朱慈烺這個小屁孩打敗。
想想就頭疼啊!
“大汗,您是在擔心打不贏朱慈烺那個小孩子嗎?”
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是聰明貝勒多爾袞。
黃臺吉沒好氣的看了眼多爾袞,“朕怎么可能打不贏朱慈烺?”
“大汗,這可難說。”多爾袞道,“朱慈烺只是掛了個名,在背后操控的還是朱由檢啊!
而且這幾年南軍打仗越來越穩,不輕易給咱們決戰的機會,而是和咱們慢慢耗……咱們就和《三國演義》里面的蜀漢軍一樣,要得到一個決戰的機會都不容易!”
黃臺吉眉頭緊鎖,“老十四,你是不是有什么高招?有的話你就直說吧!”
“大汗,您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
“什么意思?”
“大汗,他朱由檢有兒子,您也有兒子啊!現在不就是派兒子出戰嗎?”
“本汗的兒子?豪格?”
多爾袞搖搖頭,“不是豪格,是福全。”
“福全?可是他才兩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