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最胖者便是黃臺吉......”
“前方巨胖者就是黃臺吉!”
“前方的死胖子就是黃臺吉!”
“活捉胖臺吉,打進沈陽城......”
以上這些都是大明崇禎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這兩天,在大沙窩和答喇海子周圍的草原上時不時就能聽見的吶喊。
發出這些吶喊的,當然就是追殺黃臺吉的漢蒙兩族的明軍將士了!
他們在飲馬泉一役中,憑借首次出現在戰場上的火箭炮所發揮出來的“可怕”威力(非常可怕啊),再次取得了大捷。迫使黃臺吉放棄了營地和大部分輜重,落荒而逃。
而兀良哈大貴妃在解決了冒充黃臺吉出擊,以吸引明軍注意力的揚古利和他手下的幾百正黃旗的八旗兵后,立即就發現了黃臺吉不在其中,同時也得到了后金軍開始離營跑路的消息。
于是兀良哈大貴妃立即命令各部投入追殺真黃臺吉的戰斗!
她可是和朱由檢立了軍令狀的,如果這一戰不能殺了黃臺吉,回去以后就要任打任罰了......可是她如果搞死了黃臺吉,朱由檢又能獎勵她什么呢?
軍令狀上好像沒寫啊!
就是為了這份不平等軍令狀,兀良哈大貴妃也不能放跑了黃臺吉啊!
所以激烈的追擊和后衛戰,隨即就在大沙窩和答喇海子周圍的草原上展開,直到落荒而逃的黃臺吉率領殘部數千人逃入了代善駐守的清平鎮城,才不得不遺憾告終。
雖然有遺憾,但是這場史稱“沙窩之戰”的戰役,還是以明軍一方的壓倒性勝利而名載史冊。
同時,這場戰役奠定了兀良哈大貴妃在大明戰史上的地位!
而這場戰役給后金方面造成的損失,則比朱由檢親自指揮的“第一次松錦之戰”給后金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雖然根據后金方面的統計,他們在大沙窩戰役中的損失不過8000余人,遠遠少于在“第一次松錦之戰”中的損失。但是后金在大沙窩戰役中失去的都是精銳,而且除了不足1000名漢軍火器兵和各旗的旗鼓包衣之外,其余的7000余人都是老滿洲精銳。
如果再算上后金軍在平燕城損失的1000人,以及之前的一些戰斗中損失的上千人馬。
這場西出千里松林的戰斗,讓大金國損失了至少10000名腹心精銳......可以說,后金是元氣大傷了,以后恐怕再也沒有膽量向千里松林以西進軍了。
而后金勢力退出千里松林以西地區,也意味著壩上草原的爭奪戰以大明帝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贏得了壩上草原統治權,而且還重創了后金八旗精銳的大明朝,自然也獲得了對漠北草原的威懾力。
而喀爾喀蒙古的三個汗部,都只有被林丹巴圖爾吊打的實力,現在看見了大明是怎么痛打后金的,當然知道該怎么站隊了!
......
“哈哈哈!大捷,又是一場大捷......雖然沒能除去黃臺吉這個大患,但是經過次戰,黃臺吉和后金國總歸能消停幾年了。這樣朕就能安心對付山西的老鼠了!”
開平城內,慶功宴上,多喝了幾杯的朱由檢可能有點醉了……這都說上胡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