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占了全羅道、慶尚道沿海的日本人......都是一幫窮瘋子!又窮又瘋的,自己都沒吃沒喝,還不把自己的性命當回事兒,動不動就拿刀子劃肚皮玩兒,誰沒事兒去搶他們?
泰松太后的話說完,代阿瑪代善就嗯咳了一聲,就把話題接了過來,“太后說的對,以后搶不著了......咱們得金盆洗手,不能再指著搶人搶東西吃飯了,要不然都得挨餓!這次搶到手的九十余萬包衣和三百萬石糧食,是分給兩黃旗、兩紅旗和兩藍旗的。兩白旗因為要留守朝鮮,所以朝鮮五道地盤上剩下的一切,都算是兩白旗應得的四份。所以這些人口、牲口、糧食,要分成六份半,鑲黃旗拿兩份,鑲紅旗拿一份半,其余四旗都拿一份。大家伙兒沒什么意見吧?”
“沒意見。”
“這能有啥意見?都是老早說好的。”
“就這么分吧......九十余萬人分六份半,一份也有十來萬口了,以后就有人幫著耕田了。”
下面的人當然沒什么意見,都是“皇阿瑪會議”投票的結果,他們怎么敢有意見?
而且九十余萬包衣奴才總能讓他們消耗幾年了......消耗完了怎么辦,到時候再說吧!
分人口、分糧食、分牲口的問題說好了,接下去就輪到多爾袞說話了。多爾袞要說的是軍事問題,是個很嚴峻的軍事問題,所以還沒說話,多爾袞的眉頭已經皺了起來。
“這回朝鮮之役打了將近一年,勝是勝了......但是勝得不大好看,也不大徹底。而且還有變化,咱們必須得重視。就是朝鮮之役,其實是靠鳥銃兵、長槍兵、八旗馬隊和烏真哈超炮隊的配合打贏的。這種打法在戰場上顯出的威力,要遠遠勝過咱們之前靠八旗兵馬上馬下的沖鋒。再加上之前在松錦之戰和落馬河之戰中的教訓,都告訴咱們,以往的老辦法不行了,靠老辦法是打不動明軍的。咱們必須向明軍學習,也用上銃、槍、騎、炮配合的打法。”
其實西班牙方陣的精髓,就是銃、槍、騎、炮協同,就是以長槍為城垣,以火槍和可以在戰場上機動的野炮負責輸出火力,以騎兵承擔追擊、突擊和掩護任務。四個兵種,缺一不可。而且這四個兵種只要湊齊,一般都能發揮出很好的殺傷效果——并不是說方陣戰術必勝,而是這四個兵種一旦湊齊,并且進行協同,就能比沒有湊齊這四個兵種的敵人,發揮出更大的戰斗威力。
實際上,采取方陣戰術的歐洲軍隊也被沒有方陣戰術的天方教軍隊打敗過,而且有幾次還挺慘。
但是這些天方教軍隊,一定也是銃、槍、騎、炮協同的。
而在這場朝鮮之役前,清軍(后金軍)多次被明軍擊敗,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辦法形成銃、槍、騎、炮協同。
而明軍在朱由檢重生之前所遭遇到的幾次慘敗,同樣是因為沒有辦法形成銃、槍、騎、炮協同——當時明軍沒有野戰火炮,而且火銃質量太差,所以缺了關鍵的兩環。
而多爾袞和清軍當中的其余幾個重要統帥都極有天分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吃虧之后,當然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多爾袞吸了口氣,道:“所以自今日起,咱們大清要徹底改換戰法,以后漢軍八旗、朝鮮八旗都要建方陣營,配屬火銃、長槍。八旗都要建立烏真哈超炮隊,配備可以在戰場上機動隊3磅炮。只有這樣,咱們才能抵擋住明國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