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那日巷口救過劉若水的小子,名叫劉裕,也就是開文提到那句詩的作者,劉裕小時家貧,先喪母,后被父親拋棄,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認識他的人都送他一個外號:劉寄奴。
宋代詞人辛棄疾就這樣描寫過: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里的寄奴說的就是劉裕了,至于金戈鐵馬,氣吞萬里,那都是后話,暫且不表。
劉裕跌跌撞撞的長大,滿懷的志向和抱負需要有地施放啊,于是便參了軍,成為北府兵的一員,自己勤快聰慧,拳腳也十分了得,這讓北府兵統領何牢之對他十分器重,就安排劉裕做了自己的親信,所以劉裕平日都是在何牢之府中效力的。
說到那日相救,劉裕也并非是完全的善意,一個弱女子被幾個壯漢滿街的追,就一定要憐香惜玉?追她的人就一定是壞人流氓?劉裕可不這么認為,他摸爬滾打這些年,什么樣的反轉可都是見過的,之所以會幫忙,因為那群人他都認得出,全是王國寶的家奴,何牢之與王國寶同朝為官,關系也十分的微妙,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里則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劉裕便隨心幫了一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
………………………………
劉裕這日在何府中教授一個小孩子拳腳,小孩子也學的有模有樣,看來二人的關系還是十分融洽的。
此時何牢之回府,看到小孩子頓時興高采烈
“祖父回來了,祖父,你看我練的怎么樣?”小孩子見到何牢之,也是異常的開心,他管何牢之叫祖父,那定也是何家之人了,喊完便當著何牢之面展示了一番,身法技巧雖有待提高,但這眉宇間的英氣還真配得上將門虎子這幾個字。
“歡兒,真不錯”何牢之一把將他抱起,笑逐顏開的說“你學的真棒,現在你那個守洛陽的父親,都未必是你對手了呢”
“哈哈,都是劉叔父教的好”何歡小小年紀,竟也十分謙虛
劉裕在旁也是驕傲的很,畢竟是自己帶出來的徒弟,長大后絕不會差的,他聽到何牢之提起了孩子的父親,便問了一嘴“將軍,不知無忌兄何時才能回來,都有些想他了”
“他啊,哎,我也不知道,最近燕國侵擾不斷,洛陽的城防可是重中之重,皇后要南下打盧循,這北邊嘛,也只能讓他先守著了”
洛陽身處秦燕晉三國交界處,何牢之的兒子何無忌,自小就跟隨父親南征北戰,軍功無數,洛陽城這么重要的地方,交給他再合適不過了,劉裕參軍之后,與何無忌交情深厚,便拜了把子,其實結拜的除了他倆,還有一人,這個人以后會提到的。順便提一嘴,無忌這個名字,可不是我從金庸先生那偷的,因為何無忌歷史上確有其人而已。
何牢之想到兒子,也是思念的很,但也沒什么辦法,國事面前,家事只能放在后邊“不提他了,說些正事”說著將何歡放下,讓他到別處去玩,隨后嚴肅的對劉裕吩咐著“明日就是上巳節,城外行宮那邊布置的怎么樣了?”
“將軍放心,一切都已妥當,我可以確保參節各方人員無恙”劉裕十分自信
“那就好,畢竟整個皇室,王公大臣、還有隨行百姓們都會到場,你身為護衛長,如果出了差錯,我一定軍法嚴辦你”
劉裕雙拳一抱“是,裕定不負將軍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