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牢之匆忙進了宮,很快就得到了皇后的召見
他走進殿內,發現首輔吳休之也在,正與皇后商議事情“拜見皇后娘娘,首輔大人”
“不必多禮,起來吧”皇后纖手一指,吩咐身旁的徐總管賜座,皇后王神愛此時四十歲上下,姿色不凡的臉上滿是滄桑,主政多年也讓她練成了遇事不驚、泰然自若的氣質“何將軍來見本宮,也是為了城中燕人一事?”
“正是”何牢之沉穩作答,隨后看了吳休之一眼“莫非吳大人也是為了此事?”
吳休之微微點了下頭“老夫也就比你早到一會罷了”
皇后看著二人“既然都來了,就說說吧”
吳首輔對比何牢之,經驗還是很老道的,他沒有開口,而是在等何牢之先說
何牢之也果然沒有沉得住氣,直接進入正題“皇后娘娘,微臣認為此事關系重大,我堂堂國府建康,有燕匪藏匿居然毫無察覺,誰又能保證除了這伙人之外,就沒有其他心懷妥測的外邦賊子呢,而且偏偏是上巳節的前夜,如果這些人明日再起禍心,混入隨行百姓之中,那可就大事不妙啊,皇后娘娘,微臣建議,立即取消明日的節慶,您和王公大臣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吳休之聽完,捋了下自己的胡子,依舊沒有說話
皇后嘴角微揚,也不知道這個吳老狐貍到底什么想法“若依將軍所言,一伙賊人惹了些許禍事,我們就要取消籌劃許久的節日,這要傳出去,怕不是會損我國威呢”
“皇后娘娘,微臣身負明日護衛之責,方才所言也全都是為了娘娘您著想,如果真有異端,微臣萬死不足惜,可還是擔心會波及娘娘鳳體,擔心影響國之社稷啊”何牢之言語之間滿腔真誠,可這些話似乎皇后并不想聽。
皇后還在等吳休之的高見,但這人就是不說話,她身旁的徐總管拎著一壺茶水,滿臉笑意的走到吳休之面前“首輔大人這茶水都涼了吧,奴才再給你沏上一杯”
“有勞徐總管了”吳休之也沒推辭,端起熱茶喝了一口,緩聲說到“今日傍晚時分,臣在院中靜坐,忽覺一滴雨水落到臣的臉上,臣欲趁暴雨前收拾回屋,可是哪曾想到,這滴雨水不過是孫兒玩鬧濺出來的”
屋里幾人都不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吳休之也不著急,繼續說到“一件事情,在了解完它的本質之前,最好不要輕易下定論,就像我如果真的收拾回屋,然后才發現那不是雨,這……這未免有些矯枉過正吧。”說完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臣認為此事有三,其一:這些賊人沒有發現活口,僅憑刺身和招式就斷定他們是燕人,有些不妥,萬一是有人暗中故意冒充的呢?其二:即便他們是燕人,即便明日要混入百姓中有所圖謀,那我們最多不帶百姓也就行了,實在沒必要徹底取消,其三:如果他們真的是燕人,敢在我國府鬧事,那就說明燕國已經自大到了何種程度,侵擾邊境不算,居然還敢來建康城放肆,我晉朝雖無殺伐之心,但也容不得他國如此狂妄,這滅燕之事也當盡早提上日程了”
何牢之被這一番話驚住了,前兩點還可以理解,這第三點則著實沒有讓他想到,這個老狐貍左拐右拐,還是拐到了這件事情上,看來明天的南下北上之爭,又不好說了“首輔大人真是句句珠璣,令下官欽佩,只是今晚的禍事也未必是燕國授意,應該算作個例罷了,犯不上這么輕易就讓皇后娘娘收回南下的旨意吧”
“哈哈”吳休之又捋了一把胡子“老夫只是提個建議,具體怎么做,當然還是皇后定奪,何將軍可不要多慮啊”
皇后聽這倆人聊的也挺有趣,但現在該是自己發表意見的時候的“兩位所言都有道理,南下還是北上的事情,我們今日不談,不過這上巳節的事情,本宮還是贊同吳大人的,徹底取消大可不必,依首輔的意見,百姓就不跟著了吧”
這種局面也算是折中的處理,何牢之也就沒什么說的了,三人又聊了一些有的沒的,很快就各自回府了。
城中是很多人一夜未眠啊,除了王國寶,就屬他睡的最踏實
………………………………
劉穆之起了個大早,很快就進了建康,來到規定好的隨行百姓區等待,可是左等右等,最后只是等來了一句話,上巳節百姓隨行取消,你們都各自回去吧
這些百姓里面有不少都是用銀子換來的名額,沒想到一句話,說取消就取消啊,問題是銀子也不可能給你退,這可讓他們炸了鍋,當然了,里面最郁悶的還是劉穆之,這一個意外導致計劃盡毀,而且更要命的是,劉若水已經去行宮等待了,如果她不能及時逃離,后果不堪設想,劉穆之不敢耽擱,馬上就向行宮出發,想方設法通知女兒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