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牢之此時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皇后即便再信任他,在書信和欺君這兩個問題面前,皇后也不敢賭,因為實在輸不起。
司馬健十分清楚目前朝廷的形勢,何家父子手握重兵,而且已經起了反心,倒不如趁何牢之還沒有拿下江州,立足不穩,直接果斷召回。
“母后,兒臣建議,即刻罷免何家父子兵權,并令其馬上從洛陽與江州返回,母后,此非常時刻,還須母后當機立斷啊!”
數十年的忠臣良將,難道定要在今日反目嗎,皇后揉了揉太陽穴,看來頭痛的厲害
而徐總管又得到了下來傳來的消息,對皇后說
“娘娘,秦國密探來報,如今秦國正在整軍,不日就要出兵伐燕了”
皇后也沒說什么,只是示意自己知道了
因為秦國伐不伐燕,與晉朝并沒什么關系,自己的后院都要起火了,哪還有心思管門外的人打架呢
可聽到這個消息后,劉若水似乎察覺到了什么
“皇后娘娘,按照書信所言,何牢之允諾自己謀反成功之后,再助秦滅燕,他們此時就出兵,是不是太早了……”
司馬健見說話之人,是一個俊朗的公子模樣,自己此前在宮里并未見過
“恕本皇子眼拙,不知這位公子是……”
劉若水知道司馬健不是外人,便想將身份告訴他,剛要說話,就被皇后打斷了
“他是本宮的耳目,你不用多問,還是多想想眼下的問題吧”
皇后沒有將劉若水的身份挑明,一來是她知道宮中的神秘人仍在,如果挑明怕對劉若水不利,二來劉若水現在是“死人”,有這個打掩護,替自己辦事也方便許多。
司馬健也知道皇后的秉性,便沒有追問下去
“母后,兒臣認為這位公子所言極是,秦國此時出兵伐燕,可是要途徑洛陽的……那秦人伐燕是假,與何無忌大軍合并才是真啊”
屋里的松香快要燃盡了,能明顯聽到燃燒時噼啪的聲音,可現在誰又有心思去更換呢
幽靜的永安宮里,平日的祥和氛圍完全不見了影子,一片陰云襲來,眾人自知暴風雨就快到了,如果處理不好,別說小小永安宮,這偌大的晉朝可能都會土崩瓦解。
“母后,不要再考慮了,現在就召何家父子回建康,如果他們此時奉旨,何無忌便沒有秦人的援助,何牢之也得不到江州的糧草,我們或許還有一戰之力,如果他們抗旨,就坐實了謀反的罪名,我們也好引各州諸侯來援啊。”
皇后盯著將盡的松香,心想晉朝的命運會不會也如它一般,氣數將盡了呢?
她的心里十分猶豫,可能是對何牢之仍抱有一絲絲的期待,但她也知道,現在生死存亡之際,必須要早做決定,優柔寡斷可不是一個執政者該有的素質。
皇后思慮良久,緩緩說到
“傳本宮旨意,切斷南下兵馬的糧草,何牢之與何無忌二人,速速撤兵返回建康……還有……剛才軍報里提到以一敵百的參軍劉裕,可是那日宴席替本宮擋刀之人?”
一聽到劉裕,徐總管還沒回話,劉若水就先搶了過來
“是的,皇后娘娘,就是他”
別人聽來倒沒覺得什么,可司馬健卻有些不解了,那日的宴會他也是在場的,并沒有見過眼前這位公子啊,這個人到底是誰……和劉裕、和皇后到底有什么關系……雖這么想,可并沒有多問。
皇后突然問到劉裕,也不知她心里在盤算什么
“此人勇冠三軍,忠義無雙,日后必為朝廷棟梁,擢升其為建武將軍,望其莫改初心,繼續為朝廷效力。”
徐總管得了旨意,便下去辦了
“撤兵之舉,是非對錯……本宮也……本宮也說不好,至于結果如何,一切就看天意了……健兒你也下去吧,本宮想歇息一會”
司馬健從厲陽回來一趟,看來是值得的,臨走的時候,不忘又看了劉若水一眼
大皇子與徐總管出去之后,劉若水左右看了看,發現除了皇后,就剩下自己了,她也不清楚皇后留自己在這是什么用意。
皇后沒有理她,而是拿起了筆,在紙上寫下一些字
書圣的孫女,再怎么荒廢,也扔不掉這血脈中就存在的書法造詣,皇后的字還是很見功力的,也難怪那日桓玄派使者朝賀,都不忘要上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