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一月六日,織田信長在吳起與上杉謙信的幫助下,擊敗武田信玄、源義經與齋藤義龍三人,并一波反攻襲殺齋藤義龍,奪取了美濃郡,只留個別殘軍保護著齋藤義龍的幼子齋藤龍興逃了出去。
但他們并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對源義經治下的奧州郡發動了侵略,織田信長麾下大將柴田勝家率一萬騎馬隊以作先鋒。
然而柴田勝家剛剛踏入奧州郡內,便遭到了源義經親信部將伊勢義盛的伏擊。在幕府軍一陣陣箭雨的洗禮下,柴田勝家麾下的一萬先鋒軍當即便倒下了近千人。
不過這柴田勝家也是織田信長麾下的一代名將,并非易于之輩。在遭到伊勢義盛伏擊的第一時間,也組織部麾下部眾進行了有效的反擊。
“殺,一個不留!”
伊勢義盛見柴田勝家反應過來以后,也不在躲藏,揮舞著長槍從大路旁殺出,隸屬于源氏的兩千精銳武士也從一個個沙丘后冒了出來,從四面八方對柴田軍進行圍殺。
不得不說,伊勢義盛選擇的伏擊地形十分好,這處地形屬于戈壁,地形凹凸不平。四周多有沙丘和深坑,大大限制了柴田勝家麾下騎馬隊的機動力。
很快,在幕府軍這出其不意的伏擊下,柴田軍很快便露出了一絲不敵的樣子。
“嗯,還真不出吳起君所料,源義經果然在路上設置了伏軍。”
柴田勝家冷冷一笑,當即讓親衛兵將他們重重保護著的六只獵鷹,放飛了出去。
日暮西山,殘陽如血。雖然天色即將入夜,但幕府軍的士氣卻是越發高漲,此時的他們正沉浸于伏擊成功的喜悅之中。
而在伊勢義盛的后方,源義經正在一處小山丘上,駐足觀望。眼見伊勢義盛成功伏擊敵軍先鋒后,當即讓傳令兵立起源字大旗。
與此同時,在柴田軍的左翼方向,又沖出了一只千人的騎馬隊,自柴田軍左翼狠狠鑿了進去,徹底將柴田軍的陣型打亂。而這只騎兵的領頭將領,正是武藏坊弁慶!
武藏坊弁慶,東瀛平安時代末期的僧兵,源義經的家臣。他的經歷常被當做東瀛神話、傳奇、小說等的素材,為武士道精神的傳統代表人物之一。傳說弁慶曾在京都五條大橋進行“刀狩”,只要看上往來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在遇到源義經之前已經收集了九百九十九把太刀。源義經武藝高強、身輕如燕,讓弁慶輸得心服口服。從此弁慶便跟隨在義經左右,成為義經最親密忠誠的家臣。
在《逐鹿》中,武藏坊弁慶是東瀛為數不多的九階武力大將,只見他一身僧兵打扮,背上背著一個籮筐其中鐵之熊手、大槌、刺又、大鋸、鉞和鐵棒,再加上他手中的大薙刀,正是武藏坊弁慶鼎鼎有名的七道具。在《逐鹿》之中,這七道具,每一件,都是評價為鉆石階的神兵。
而在憑著這七道具的鋒芒以及自身的驚人武藝,武藏坊弁慶在柴田軍中,如入無人之境。眨眼間,就直接將柴田軍殺了一個對穿。
這期間,柴田勝家也親自出馬,同武藏坊弁慶打了一場,可惜只勉強打了五、六十個回合,便露出了敗勢。最后不得不在親衛的掩護下,退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