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人,在下乃是明州明王之子,吳非生,我身旁這位乃是九蓮大師。”
吳非生向陳羽介紹了一下身旁一名中年男子。
九蓮留著光頭,身著華貴衣袍,看著陳羽淡淡一笑。
雖然看起來九蓮十分和善,不過陳羽還是在九蓮眼中看到了一抹濃濃的傲氣。
“哦,原來是小吳,來來來,喝一個。”
陳羽搭著吳非生的肩膀,笑嘻嘻道。
小,小吳。。。
吳非生氣的眼角直跳。
他堂堂吳大公子,尊貴非凡,此刻竟然被稱為小吳?
尷尬笑了笑,吳非生道:“九蓮大師早年修行儒道,后來入了佛門,一身成就非凡。”
“聽聞陳大人的威名,特有些問題想要請教,不知道陳大人能否指點?”
吳非生的話,再一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各方代表的臉上,都浮現一抹果然如此的笑容。
這次前來王都,雖然有試探的意思在,但也有示威的想法。
畢竟,贏絡想要削藩,而各地藩王執掌權柄那么多年,又怎么會心甘情愿呢?
陳羽在天下間弄出這么大的動靜,自然是最好的一個焦點。
讓陳羽難堪,就是讓大秦難堪!
這一點,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
陳羽倒沒什么擔心。
“有啥問題,說說吧。”
九蓮雙手合十,對陳羽行了一禮。
“素問陳大人詩詞驚天下,智慧果然,小僧于偶然間作了一首詩,自感尚有不足,希望陳大人指點一二。”
見陳羽沒有反對,九蓮再次一笑,掃了眼全場之后,朗聲開口。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此處引用古詩,諸位看官切勿當真)
一試出,眾人頓時瞳孔一縮。
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詩,不是對佛法有相當的造詣,絕對寫不出這樣的好詩。
稽首是頂禮膜拜的意思。
“天中天”,是說,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稱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說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
“八風吹不動”,這是一句精警動人的詩句,也是全詩的中心,最為要緊。
“八風”,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大智度論》說:“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能鼓動物情。”這八種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
稱頌贊美,名譽利祿,跟各種快樂的享受,是誰都會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這些好境樂事,都會感到瓢瓢然!
而遇譏嘲詆毀,則怒形于色;逢逆緣苦境,則憂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有一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蓮”,這是說佛陀諸惑已盡,眾德圓備,故能不被外境所搖動,莊嚴而安穩地坐在蓮花臺上。
這首詩是在贊佛,同時卻又暗含著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樣,已達到了心能轉物而不為物轉的地步。
一時間,眾人看著九蓮,不由心驚。
“姐,這首詩怎么樣啊?”
柳濤不明所以,詢問柳然。
柳然輕聲一嘆,神色感慨。
“這一首詩非同尋常,陳大人想要指點,怕是很難。”
劉青等人臉色嚴肅,眉頭緊鎖。
平心而論,讓他們去指點這一首詩的不足,他們做不到!
吳非生暗中看到眾人的表情,心中得意的很。
陳羽,你不是天下儒生之師么?
九蓮都說這首詩尚有不足了,你若是指點不了,那就是你無能!
到時候天下人都會知道,你陳羽被我明州之人難住了!
“陳大人,請賜教。”
此刻,九蓮雙手合十,笑容含著得意,又對陳羽拜了拜。
陳羽笑了笑,道:“我倒是有兩個字,正好點出不足。”
嗯?
九蓮神色一變。
他真能點出不足?而且,只有兩個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