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
眾人異口同聲道,心中忍不住的緊張與壓抑。
緩緩抬起頭,所有人眼神皆在躲閃,根本不跟去看始皇帝陛下。
唯有項羽一人目光炯炯有神的也同樣在打量,這位傳聞之中,是天命化身的始皇帝。
看起來,除了威嚴高大一些,似乎與普通人也并無太大區別啊?
這時,嬴政也發現了一道炙熱的目光,在觀察自己,頓時投過去了目光。
看著眼前這個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少年郎,緩緩站了起來,從王座上的高臺,一步步走了下去。
他從劉季等人的身側一一走過,最終駐足在項羽面前。
一旁的項梁偷偷看了一眼侄子,被嚇的魂飛魄散。
這混賬小子瘋了嗎?
竟然敢直視始皇帝,這可是大不敬之罪。
連忙拉了拉侄子的衣角,可項羽正在與嬴政目光對視,根本沒有理會,宛如一個木樁一般。
“縱數天下,汝是第一個敢直視朕之人。”
“舊楚大將軍項燕之孫項籍?”
嬴政當然知曉項羽勇武過人,但既然敢孤身對峙項羽,自然有所依仗。
秦人好武,作為老秦人,自己雖是九五之尊,但老秦人的傳統從未摒棄。
否則當年天下第一刺客荊軻,也不會含恨死于自己之手。
再者,弒君乃滅族之罪,項氏可是楚國大族,除非他項羽瘋了,敢在這承天殿動手。
“正是草民。”
項羽知道始皇帝能夠派人前往會稽將自己叔侄帶到咸陽來,必然是做了精密的調查。
這種時候,否認毫無意義。
倒不如坦然承認,以此彰顯項氏威武不能屈之精神。
“你恨朕?”
“亦恨大秦?”
嬴政看著坦然無知無畏,勇氣過人的項羽,淡淡一笑道。
“國仇家恨,焉能不恨也?”
項羽才不管一旁叔父拉扯自己的衣角,神色無畏道。
“放下仇恨朕重用下相項氏,如若不然,朕滅你全族。”
嬴政突然收起笑意,神色冷厲道。
一旁的項梁當即臉都黑了,一顆心跌入了谷底。
“為人子孫,不報弒父之仇,則為不孝。”
“為人臣子,不報亡國之恨,則為不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陛下焉敢用之?”
“以強楚之力,尚不敵陛下,茍延殘喘之項氏,更無力與秦為敵。”
“但國仇家恨難消,項氏子弟恕難侍秦,惟愿泯滅于眾生,了此殘生。”
項羽雖然勇武過人,但并不代表腦子有病。
這種時候,強出硬氣,不但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更好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汝之所言,盡是人之常情,其情可憫,其心可誅也。”
“山東六國早已灰飛煙滅十余載,六國不存,大秦永昌。”
“四海之內皆為華夏,神州一統天命所歸也。”
“自周禮樂崩潰,神州沉淪,百姓流離失所,諸侯爭名奪利。”
“以至于山河傾覆,社稷蒙塵,戰火四起,狼煙不息。”
“五百年紛爭不休,天下萬民死于戰亂何止千萬?”
“朕順天應民所愿,橫掃六合,復神州之一統,納四海為藩籬,以驅百戰雄師,震胡狄,平蠻夷。”
“秦之赫赫武功,諸夷聞之顫栗,焉敢辱華夏之威儀。”
“自炎黃二帝敗蚩尤于涿鹿,華夏先祖崛起黃河之畔于微末。”
“始虞夏,終商周之力,周旋于諸夷,疲于奔命,亦難逃社稷傾覆,諸夷欺辱之禍亂。”
“若非內斗不休,胡狄蠻夷豈能輕辱泱泱華夏矣?”
“朕代天巡狩,執九州神劍,愿以畢生之力,揚華夏之威儀,逐胡貊,平蠻夷,以成就華夏之偉業為己任。”
“朕之胸襟,皆在天下,而非一己之私仇。”
“諸君皆胸有鴻鵠之志,朕愿與諸君為泱泱華夏,共襄無上盛世,以求青史后世歌頌。”
嬴政看著眾人,滔滔不絕,曉之大義,動之以情道。
一時間大殿之中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眼前這位高大的男人之言,所震撼了。
我們來自同一個祖先,炎黃二帝……
我們來自同一個民族,洋溢華夏……
我們有著同一個夢想,尊王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