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吸收裝置啟動能功,聚能器開啟運行,吸收器注入能源,開始工作。
看到這行,雷諾點選注入能源,一看居然用的是財神吸收的太陽源,啥破玩藝,你吸收能源,居然還要先注入能源。
財神這顆衛星,使用的能源全部來自于恒星,滿負荷工作的時候,太陽能轉化率必須達到百分之五十才能夠用。你以為這很多嗎?想錯了,一點都不多。
衛星這東西,不管是同步還是非同步,都是在天上轉的,有一半的時候是晚上,晚上是沒辦法轉化太陽能的。所以百分之五十,其實就是百分之百。
也就是說,財神滿功率的時候,消耗掉的能源,和太陽能轉換器轉換出來的能源,基本上是持平的。
當然了,為了保證衛星的長時間運轉,通常不會滿負荷,要留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余量,太陽能轉換器的功率就足夠了。
你說為什么不設計功率更高的太陽能轉換器?這有什么奇怪的,沒必要唄。首先是用不了那么多,能源存儲到一定量的時候,就存不了的,轉換器功率太大沒用。其次,太陽能轉換器的功率越大,體積和重量也越大,衛星是要送到天上去的,越重越費錢啊,就算國朝有錢,也不能這么燒吧。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無法自主吸收未知能量,差評!”雷諾邊看邊自語道,完全是一副吃瓜群眾的反應。
能量吸收數據高低表上,綠色的能源正一點點被吸入,綠格子最終爬升到頂,屏幕上彈出一排提示:一單元未知能量吸收完畢,吸收裝置繼續運行,開始吸收第二單元未知能量。
請為未知能量編組取名,或者由程序自行命名。
雷諾對自己取名的能力,沒多大自信,程序取名自然不會好聽,不過這東西還是比較專業的,會按照能源的類別、分組、特性進行命名,好不好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內行人,看到能量的名稱,就知道它是什么玩藝。
“由程序命名。”雷諾給出指令。
WS一型能源,命名完成。后面還有一串了備注,這就是程序命名的好處,人家不是亂起名,每個字母數字,都代表著一種含義。
雷諾看了一下,W代表未知,使用的是國朝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S代表生物,使用的是同樣的縮寫方式,至于一型就不需要解釋了,此類別能量的第一種。
能量的名字解釋起來就是這個意思:未知的生物能量一號。
“能量分析。”雷諾再次發出指令,能源自然是好東西,雷諾不是能源專家,也知道能源對人類生存的意義有多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