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煉是個很復雜的過程,首先開采礦石,接著是選礦石,把含量低的扔掉,接著先用碎石機,將大塊的變小,之后再進入粉沫機中,打成礦石粉,還要經過洗礦,最后進入高爐的是大小一樣,清洗干凈的礦石粉。
大楚冶煉,可沒這么多工序,除了選礦石和砸小之外,其它的都省了。結果就是浪費了大量的燃料和時間,出產的鐵,不僅質量差,數量也少。
不是工匠不知道改進,而是改進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當這個代價超過鐵本身的價值,改不如不改。
雷諾有各種簡單的設備圖紙,交到章壇手中,如今都已經制造出來,并投入使用。
碎石機有些象混凝土攪拌機,把大塊的礦石扔進去,讓它不停的轉動,里面大塊礦石相互撞擊,要不了多久,就變成小塊了。
其實還能設計成氣錘似的砸石機,效果會更好,那是下一步的計劃。
動力來源是地下河,根本不用人力,只要數量足夠多,加工起來是很快的。
粉沫機原理和石磨一樣,只是換成了鐵磨,小塊的礦石扔進去,旋轉擠壓,出來的就是手甲大小的礦石。
別看名字叫粉沫機,其實根本達不到粉沫狀態,不過這對于大楚的工匠來說,已經如同神跡了。
粉碎后的礦石,經地下河沖刷,為此章壇調動了近千名苦力,硬是將地下河改道,分出一條支流來,礦石是很臟的,洗完礦石的水,別說給人喝,就連洗手都嫌臟,必須與生活用水分開。
麻煩嗎?是挺麻煩的,可礦石粉進了高爐,你就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雷諾剛到大楚的時候,在定軍城接觸到工匠營,一爐礦石需要熔煉一天的時間,雷諾改進之后,半天就能熔煉出來。
如今使用新的流程,再加上桔焦的高溫,一爐只需要一個多時辰,若是日夜不停的開工,這一座高爐,一天就能熔煉六次。
別以為算錯了,每次出料添料,都是要時間的,這也就是三號小爐,換成大型高爐,花小半天時間都是正常的,一次可以冶煉上萬噸。
那么高級的東西,雷諾不考慮,在他設計之中,三號爐一爐千斤,日產五千斤就可以。
二號爐大了一倍,一爐兩千斤,這已經是一噸了,同樣一天五爐。
一號爐就厲害了,一爐四千斤,整整兩噸,日產十噸精鐵。
兄弟們啊,你別笑,這個產量,放在大楚,那真是沒誰兒了。一爐日產十噸,年產三千六百多噸,冶煉出來的不是鐵,是鋼啊。
單是一座一號高爐,按設計產量,就已經超過大楚全國的精鐵產量了,而這樣的高爐,雷諾居然在計劃書里,準備建至少一百座。
剛拿到計劃書的時候,章壇暈乎了好幾天,先生肯定是瘋了,別說不可能達到,就算真的作到了,那么多的精鐵,也用不完啊,大楚人民以后不吃飯,改**鐵了?
大楚缺精鐵,可在這個時代,精鐵的用處,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主要是軍事領域,用于打造鎧甲武器,民用方向,主要是鐵鍋菜刀,再就是釘子、剪刀等小件,對精鐵的需求量真沒多少,至少在雷諾眼中,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