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系,這是早就考慮過的問題,鐵水早就準備好了,送到船上,將所有不足之處修補好,再用小錘子用力敲擊。
小錘子沒問題了,換中號錘子,繼續敲,據說這是為了防止虛焊,這里的都船匠,可虛焊這個詞兒,都是第一次聽說。好在原理不難理解,就是沒澆注好嘛。
中錘之后是大錘,十八斤的重錘不停的敲擊,在不讓船體變型的前提下,隨便敲,特別是各個澆注的連接點,更是重中之重。
整個過程非常細致,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這才完成驗船的第一步。
接著掛上風帆,駛出干船鎢,干船鎢抽水,準備開始鑄造實驗二號,一艘船體長三十五米的鐵船。
而實驗一號,則以龜速,駛入三里之外的水浪實驗船鎢。這都是什么破名字啊,從名字上,船匠根本聽不懂是用來干什么的。
聽不懂沒關系,都是老船匠,一看就明白了,這里是用來測試實驗一號海浪中的表現。
水浪實驗船鎢象水壩一樣,一頭高出十余米,船鎢中已經注好了水,等實驗一號進入船鎢,用鐵鏈鎖好,所有的人員下船。
開閘放水,第一道海浪高達五米,這種浪頭,生活在內陸的人看起來,已經相當嚇人了,可在海上討生活的人,覺得這很正常。
俗話說,海上無風三尺浪,五米高的浪頭,只能算是中浪,漁民出海,一年到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遇到超過五米的海浪。
實驗一號是鐵船,船身比木船重得多,在五米高的海浪中,上起起伏,看起來很輕松。
小滿連連點頭,雖說這鐵船很笨重,速度極慢,可結實程度不用說,再差也是精鐵打造的,再好的木料也比不了。
接下來的是十米大浪,實驗一號要在這水浪船鎢中,接受七天的海浪測試,從早到晚,人員輪換著實驗,只要海水蓄滿了,就開閘放水。
到第三天的時候,船體又發現幾處不妥的地方,繼續澆注,在真正下海之前,這樣的實驗是少不了的。畢竟是鐵船,對于澆注焊接法,雷諾心里也沒底兒。
原定七天的實驗,延長到十天。七天過后,船工覺得,安全性應該沒問題,所以接下來的三天里,空船水浪實驗,變成載人水浪實驗,不僅增加載重,還可以隨時檢測船體,甚至有人提出來,可以讓水兵上船,一邊實驗一邊訓練。
經過半個多月的實驗,實驗一號算是得到初步的成功,而此時,二號實驗船也已經完成了大半的進度。
其實造鐵船,真的比造木船速度要快,木船從鋪設龍骨,到最后完成,工藝極為復雜,而鐵船就簡單多了,先鑄船體,接著澆注連接,完活了。
實驗一號是成功了,可小滿心中的疑問更多了,鐵船是可以鑄成的,可它的速度太慢了,就算掛滿船帆,它的速度也不及木船的三分之一,這么慢的速度,別說用于海戰,怕是連海商都看不上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