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一千多年前,人類制造的個人電腦之中,CPU的晶體管就能達到一億個以上,財神這種專業級的衛星,最主要的就是掃瞄和分析兩大模塊,別看個頭不大,內部結構復雜的能讓構架工程師想跳樓。
隨便某一個份光路圖,里面的光路因子都超過百億,甚至有的光路因子達到萬億這個量級,而光路因子,已經是把復雜的晶體類元件,進行無數次簡化后的產物。
科技越先進,專業化分越細致,還好雷諾是學電子的,算是專業對口,至少掃瞄模塊對他來說,不是兩眼一抹黑,知道應該從哪兒開始看。
三個時辰之后,雷諾放棄了,一個掃瞄模塊,就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別說他只是一個還沒畢業的學生,就算換一個電子專業的專家,一個人也搞不定啊。
思路不對,一定有辦法的,仙液的作用顯而易見,肯定有用的,可怎么用呢?
雷諾回憶人類科技發展史,這門在學校里人見人厭,連教授都覺得沒什么屁用的科目,這會兒成了雷諾的救命稻草。
科技的發展,是有著非常清晰的脈絡可尋的,雷諾一路回憶著,不需要多清晰,不需要記住某個關鍵的節點、人名、時間,這些考試必考的東西,雷諾都用不著。
很快,思路變得清晰可見,其實真沒什么新鮮的,特別是電子科技類的東西,從最初靈光一閃,到填充內容……
一個程序是怎么完成的?
客戶提出要求、總工設計規劃、構架師完成主體構架、模塊分析師進行拆分模塊、由程序員編制代碼、之后模塊組織,由程序測試工程師進行測試……
不僅是程序如此,電子硬件產品也是如此,總結起來,其實只有四個字:分工、合作。
這世界不是一個人的,科技發展也從來不是靠一個人來完成的。愛因斯坦可以提出相對論,可是想要將相對論應用到實際之中,需要千千萬萬的人一起努力。再牛批的愛因斯坦,也無法一個人制造出原子彈。
沒錯了,就是這回事兒。
很好,想通了這個道理,雷諾再反過來看仙液,思路就明確了很多。自從來到大楚,雷諾一直都是孤身奮戰,他打心底看不起大楚的科技,順帶著也鄙視一下大楚人,包括大楚的秘師,他也不在乎。
至于神工城實驗室,最初的想法,只是將一些瑣事交待下去,找些幫手。其實,這是就是潛意識在起作用,他是知道的,科技不是一個人能玩得轉的,只是沒想那么深。
有了,應該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