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芒書院的藏書閣是個三層小樓,一樓經史,二樓子集,三樓雜說詩文,齊齊整整,衛君凡每日所需作為便是守住藏書閣,不許旁人將書帶出。
“藏書閣守閣一月五錢銀,院長想你身無長物,先預支你一月月俸。”說罷,崔管事從袖袋中取出碎銀,遞給衛君凡。
“多謝院長,多謝崔管事!”衛君凡本就想當這個“圖書館管理員”,自然是一點也不推脫,而且五錢銀子相當于尋常百姓家一個月吃穿,薪水確實不低。
走馬上任后,衛君凡先是在藏書閣逛了一圈,然后選擇了一本《九域志》放在自己的守閣桌上,這守閣桌上還有紙筆,他便書寫幾個字“書非借不能讀也。”貼在案臺之前,這樣進出藏書閣的人都能看到。
弄完這些,他便開始看這《九域志》。
這世上有妖有魔有邪祟,有佛有道有神殿,不同種族不同流派,修煉體系也不相同,但是整體都確定為五境九品。所謂五境,便是洞悉、知行、無惑、超凡、天運。
洞悉、知行、無惑都有三品,修煉之道總共便有九品,而超凡之上,則已經掌控規則,攝取天道,無法以品階進行評估。
文道體系的九品則是:書生意氣、言出成伐、文風不動、文以載道、言出法隨、文乾飾坤
、繼往圣學、請蒼生命、立天地心。實際上文道八品以上,就可以掌控規則,攝取天道,這也是文道的無惑境界遠強于其他修煉體系無惑境界的原因。當然,文道最講究的還是悟性,雖然所獲得的能力大致相同,但呈現出的技能每個文道修煉者卻不同。
而武道體系相對簡單,武者給武道九品另外命名,分別為:練筋、硬骨、運氣、會意、悟神、修念、凝氣、熔爐、圓滿。雖然這樣命名了,但實際上卻武者到了無惑境界都還需內外兼修,外門極致也不見得比通武悟神武者弱了。
衛君塵曾經給衛君凡評估過古武的級別,應該是洞悉三品,也就是身體機能的巔峰圓融,但不同的是,衛君凡自領悟修煉以來,心無旁騖,體內真氣精純無比,而且真氣凝液,傳說中只有武道七品凝氣境界才能做到,而衛君凡現在毫無疑問是可以的。但他卻又沒有真正達到知行中的“會意”境界。衛君凡心想畢竟華夏古武跟這個世界的武學是不同的,但只能說殊途同歸,若是最后圓融,定然也是差不多的。
衛君凡也不知道蘇玄瞻是幾品什么境界,竟然能將自己壓得死死的,不過想來肯定不會是超凡以上,畢竟就算整個大炎帝國,超凡以上的強者鳳毛麟角,而文宗修煉本就艱難,超凡以上強者歷史以來也不過先師至圣和先師亞圣達過。
衛君凡評估了下,蘇玄瞻大概率是無惑境界,衛君凡想著哥哥說過,“文宗無惑之上無惡人”,心想蘇玄瞻應該是真心惜我這大才。
自五代大帝以來,人族萬年共歷十三朝,人族從茹毛飲血至如今教化開明,文宗先師可謂功不可沒,現在文宗之內也是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各持大道。不過文道修煉,終極核心還是“仁心”與“義氣”,只是以此演化出“浩然氣”“俠骨”“君子心”等諸多流派法門,所謂文宗無惑以上無惡人,便是因為文宗如有惡念,就算學問再高,也無法突破無惑境界,所以無惑以上的太學士,就算為人古板迂腐,甚至好心做壞事,但本心絕對不會壞。
隨著衛君凡沉浸在讀書中,他發現體內那道青氣竟然開始變得強烈起來,這種變化讓衛君凡更加欣喜,他知道這一縷青氣應該就是文道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