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長顯然驚訝到了,眼神打量著衛君凡,明顯不信。
“師祖百年前便已開始云游四方,仙蹤縹緲,從未有聽說還收下弟子!”
衛君凡果然賭對了,他估計也就是張道陵創立的正一道門,才會對妖邪如此敏感,其他道門大多走的是清靜無為,太上忘情之道。雖說張道陵并沒有收他為徒,但現在情況緊急,扯個大旗裝一下蒜,張天師應該也不會怪罪自己。
“你都知道師尊仙蹤縹緲了,如何知道他沒有收下弟子?”衛君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然后隨手一甩,將《太清玄元經》中的清凈篇一部分列了出來,傲然朗聲道:“師尊傳我的《太清玄元經》共有十三篇,這是其中的清凈篇,你覺得如何?”
太清玄元經是張道陵畢生所得的秘典,傳說是有十三篇,但龍虎山道門和嶗山道門加起來也只有十一篇,特別是這個道長所在的龍虎山道門,只有五篇。
看到這清凈篇,道長滿臉都是震驚,心中已經信了幾分。
衛君凡知道一個太清玄元經自然也無法坐實自己的身份,便又加碼道:“師尊當日在觀中還收下另外一名弟子,是展家的展靈昭,師尊傳了她六合正一劍法,我與師姐時常切磋,也學了些皮毛,現在給你看看!”
衛君凡說罷,施展六合正一劍法中的一招,“大江似練波萬頃”。
“你若不信,可以再找我展師姐印證!”
這是地地道道的六合正一劍法,比之龍虎山道門內學習的六合正一劍法更加玄妙完整,道長如何再敢不相信?他連忙執弟子禮,道:
“師叔!師侄乃是龍虎山正一道門掌教清虛真人門下弟子,真陽!”
衛君凡被真陽道長這聲師叔叫的有點心虛,心想要是萬一哪天被戳穿了,這真陽道長恐怕要把自己挫骨揚灰,但此時他也只能保持前輩的風范,道:“真陽,既然我豢養這二妖,自然有些緣由,你不必再問!”
真陽道長連忙點頭,雖然沒有百分百肯定衛君凡的身份,但最正品的《太清玄元經》和《六合正一劍法》已經足夠說明衛君凡至少與正一道門有著極深的淵源。
“師叔,真陽心中有些疑惑未解,可否與晚輩坐而論道?”
衛君凡心想自己的太清玄元經也有不少疑惑未解,便應下來。
一“老”一“少”便在這院中論道,雖然真陽道長提出的問題比較犀利,但衛君凡腦海中有整部太清玄元經,可以說是十足的道藏,有些問題就算解不通,衛君凡也可用太清玄元經中的原文解答,當然真陽道長也耐心的解答衛君凡在道藏中的疑惑。
兩人都無藏私,論道越來越歡暢,衛君凡隱隱覺得自己的眾妙真意竟然都有突破之意,真陽道長對衛君凡的身份在這次論道后,已經深信不疑,看天已經蒙蒙亮了,便道:“感謝師叔教誨,晚輩便不在此叨擾師叔突破境界了!”
衛君凡點點頭,真陽道長又拿出一塊玉符,遞給衛君凡道:“真陽本次是為尋找我正一道門圣子而下山,如今已確信師叔就是圣子無疑,師叔您持此天書,便可號令天下正一門人!”
真陽說完,也不等衛君凡拒絕,放下天書便一溜煙不見了。他實際上也是在衛君凡口中得到太清玄元經的解答后,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道心有突破的跡象,道門進境講究尋個洞天福地,竹山雖也好但不適合,所以真陽道長走的也匆匆。
衛君凡只好將天書藏于“水簾”之中,心想哪日再得見正一道門的人,便還給人家吧,忽悠人叫叫了一整晚師叔,還騙人家寶物,這總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