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這么柯成鋼這么一說,卓皓立刻聯想到了馮世元。他回想之前可欣給他的那些文稿,里面清清楚楚寫著80年代初,馮世元就一夜暴富,靠什么起家并不清楚。
“那么當時興隆行主要從哪里走私呢?”卓皓問道。
柯成鋼笑了笑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你覺得朱老先生找我們幫忙會從哪里著手呢?”
但是80年代,中國又有什么東西可以走私出來呢?如果按照當時來說,的確沒什么可以走私出國的。難道說是……
“文物”是第一個出現在卓皓腦子里的。因為他覺得除了這個,當時的中國真的沒什么是國外所感興趣的。
“難道說是文物?”卓皓問道。
“年輕人,文物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其他的有著更大的利潤。”柯成鋼此時并沒有說下去,打了個馬虎眼又說道:“當時和我們興隆行做買賣的,現在已經搖身一變成了知名大企業家了。”
這話直擊卓皓,如果這么說,只要確認馮世元就是柯成鋼所說的那個人,那就可以印證可欣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實的。
“柯老先生,您和我們說這些就不擔心我們透露出去嗎?”卓皓問道。
柯成鋼和陸冬明相視一笑后說:“這些陳年爛谷子的事情,誰還會來追查?”
“那么如果這樣的話……?”卓皓還想將問題延展問下去。
一旁的添龍打著哈哈道:“哎!你就別老是追問這些了。聽柯老先生說下去吧!”
此時蘭姐送來了茶水,幾人喝著茶繼續聊了起來。
“其實興隆行的這一次轉型直接把老傳統行業給顛覆了,之前只是做做港口航運,而后就開始貿易路線。這期間是馬來西亞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興隆行發展最快的時期。基本上就是什么行業賺錢,我們就加做什么行業。時間一久,行業覆蓋面也大了,形成了規模。”柯成鋼說完抿了口茶。
“其實馬來西亞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港口業是可以一直經久不衰的。只是這個行業受到沖擊巨大,也越來越不好賺錢了。”陸冬明補充了一句。
“我想問下二位,興隆行就一直這么順風順水嗎?97年和08年的金融危機對興隆行沒有任何沖擊嗎?”卓皓問道。
“其實興隆行一路走來也并不是一直順當。我記得興隆行有過兩次低谷,但之后就很快重振旗鼓了。不過這兩次到真的不是金融危機的時候。”柯成鋼說道。
一旁的陸冬明也嘆了口氣說:“第一次我記得很清楚,地產業在中國爆發式增長后,興隆行也投身到房地產行業。起初我們并不是房地產行業出身,一些門道都不明白,開始階段真的是虧了不少。之后一家中國的房地產商對我們地產行業進行了一部分的注資,還幫著我們把地產項目拉上軌道。”
什么?又是地產商?會不會是馮世元?按照時間判斷的話,馮世元那時候已經開始搞房地產了。卓皓心中暗暗流露出了這樣的想法。
“其實早前在馬來西亞買房的有很多是新加坡人,因此買來西亞的地產業有一部分都是被新加坡人給帶動起來的。但是我們那時候卻有許多房是被中國人買走的,隨后就是一波房價的拉伸。沒過幾年,房地產業就在馬來西亞開始走俏。”柯成鋼抿了口茶補充道。
“那第二次呢?”卓皓激動地問道。
“小伙子,看來你是很喜歡聽興隆行的故事啊!”陸冬明打趣地說道。
卓皓紅著臉說:“我剛來馬來西亞,現在在織夢島當個貼身侍者,對這種發家史什么都很感興趣。說不定哪一天我也發達了呢?”
“小伙子,想法挺好,心氣也高。但是有些東西就是需要看底蘊的。”陸冬明笑著說。
“好了,我們兩個老頭也休息夠了,也和你們聊得夠久了。下次再聊吧!我們要去釣魚了,如果運氣好,今晚你們可有加餐了。”柯成鋼說著便站起身和陸冬明走了。
卓皓看著添龍說:“你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嗎?”
添龍搖了搖頭說:“你真太稚嫩了,問得太多太快了。”
“我發現一些線索,但是不知道怎么和你說。”
添龍勾起卓皓的肩膀,邊走邊說:“傻瓜,有什么不知道該怎么說的?說吧!”
“你說興隆行會不會和馮世元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