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三十里,孟津渡口。沿河往南三十里有棗林渡口。棗林再沿河往下二十里還有河灣渡口,雙方都有士兵把守,人數不是太多,多的四五百,少的二三百。”
馬宇繼續問道:“船的情況如何?”
高勻道:“雙方都有一些船,我方總計共有四五十條吧,有大船十二艘,大船可載四五十人,其余都是小船,小船可載十多人,也有的只可載七八人。”不等馬宇再問高勻答道。
隨后馬宇又詢問地理方面的情況及特征,高勻命人取來離石以及沿河一帶的地圖,打開鋪在桌案上做了詳細解答。
看過了地圖,與眾人經過商議,馬宇沉聲說道:“據報,此次於夫羅率近七萬主力,已于今早渡河完畢,與守衛渡口的阿古森匯合,在這六萬九千人馬中,有精銳騎兵三萬。現留下四千人馬留守渡口,不排除后續還會繼續增加兵力。聞我靖勇軍來到,於夫羅率六萬五千人馬分三處在薛家村一帶建營駐扎,防守嚴密。近日,於夫羅的探馬與我方探馬多次相遇并發生交鋒,尤其是昨日高勻部和於夫羅發生廝殺。鑒于此,明日於夫羅必將出兵與我求戰。”
“為此,眾將聽令:”
“一、明早五更造飯,飯后各部集合出發。”
“二、以高勻馬文合兵共五千六百人為前軍,張其三千六人為左軍,李柱三千六百人為右軍,我與天狼隊和周刻等為中軍。在薛家村東南側十里的黃泥崗上布大盾長槍陣。各部帶齊標槍,將弓箭手隱蔽于大盾后。”
“三、左校在黃泥崗西北側四里外埋伏,見到中軍紅旗搖動,立即沖出殺入敵陣,沖殺時要大造聲勢,務必使於夫羅后軍混亂沖擊中軍。”
“四、見令旗搖動,趙伍率八百精騎騷擾敵陣,從右側山坡沖向敵主將陣前掠過殺敵,可來回用箭弩擾敵射殺,但不得進攻敵陣。若敵人追擊,就將追敵引走,能引走的越多越好。將追擊之敵順路往南引開,在途中逐漸收割追擊之敵。在十六里外的小南崗林中埋伏五百輕騎,待追擊之敵到時,伺機出擊,力爭全殲追擊之敵。”
“五、周刻,優先給鐘離虎和特工部左緹補充三天干糧。并為各部繼續準備兩天的干糧,做好立即下發給各部。”
“六、鐘離虎率六百人和特工部司馬左緹沿河北上,高勻安排專人配合解決鐘離虎用船事宜,尋找渡口過河進入於夫羅老窩。過河后,對所有的反抗一律格殺勿論,將部落里所有的馬匹一律帶走,將於夫羅的老窩一定要鬧騰個底朝天,最好把於夫羅看家留守的以及所有家底都給折騰光。所到之處要大張旗鼓的公布於夫羅已死,此地屬于并州馬宇管轄,統一由靖勇軍保護,要大造輿論,聲勢要大,給於夫羅多添些堵,為我們下一步接管於夫羅的領地打好基礎。所有行動或進或退,鐘離虎可根據敵情自行決定。”
“明日必是一場大戰,關系到我們靖勇軍和并州的生死存亡,各部須嚴遵軍令,否則軍法從事。”
“都清楚么?”
“清楚。”眾將齊聲回答。
於夫羅大帳燈火明亮,於夫羅笑瞇瞇的看著阿古森夸獎道:“迅猛的奪取渡口又守的穩如泰山,是大功一件,又連喝兩壇美酒,這才是我們草原的雄鷹,阿古森你說吧,要什么。”
“為單于做事理應盡力用心,豈敢貪功。”阿古森擦了擦嘴角,挺直黑塔般的身子,站在大帳當中說道。
“好,是大草原上響當當的好漢子,但立功了就必須要獎賞,我於夫羅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