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想這場戰爭勝利,他能做到的便是不斷培養這樣的人。
古往今來,欲成大事者,必先在思想上超越別人,能看到一條路的盡頭,也能看到這條路上的曲折坎坷。
天黑時,這一萬算得上經過訓練的將士終于追上了那四萬義軍。
他們早已升起了火,開始解決腹中的饑餓,隨后數萬人無一例外開始噓寒問暖,對于前途一片茫然。
他們雖然不滿武皇的統治,加入到義軍的隊伍之中,但終究還是有些忐忑,對于自己或者說對于整個義軍沒有信心。
“我不知道你們每一個人來自何方,但我知道來到此處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們是干什么的。”
就在此時,林蕭起身,手中端著的,是一碗帶著些許塵土的清水。
“沒人能保證這場戰爭會取得勝利,就算是我也不能,但是,如果你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這場戰爭必然會失敗。
沒有人不怕死,包括我也是,但人總有一天都會死,你們是愿意享福老死,還是愿意轟轟烈烈戰死?”
那些坐在地上,剛剛加入義軍的新人,此時一個個都默不作聲,但有誰不愿意安享晚年呢?
“我想你們都想安安穩穩地過一個晚年,過上兒孫滿堂的生活,但如今的武朝,誰能給你們這樣的生活?
我們現在已經起義了,就是為了推翻武朝的統治,讓自己妻兒能夠真正過上好日子,能夠安享晚年。
如果明天我們都死了,但是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這難道不值嗎?”
“值!”
“我們不怕死!”
“林將軍,我家里的孩子才三歲,我不想讓他們一輩子都要為了上貢納稅,活的想我一樣人不人鬼不鬼,只要能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就算是死也值了。”
“是啊,林將軍,我們聽你的……”
人群頓時變得激蕩起來,林蕭的一席話讓這些很多連大字都不識的人,知道了犧牲的意義。
與此同時,太師府內。
隨處可見的白綾,白色的燈籠以及靈堂的燈火通明,都在宣告著這場戰爭的開端,竟是敗了。
“想不到老夫晚年竟然白發人送了黑發人。”
相比院內哭哭啼啼的婦人和小孩,老者的神色倒是平靜了不少,只是那股平靜之中多少帶著一股蕭瑟悲涼。
沒人能明白晚年送子的心情,也沒人能明白一把年紀的救國之情。
“父親,明日我親自出城,替弟弟報仇。”
一旁,作為鄧帥兄長的鄧軍義憤填膺地說道。
“鄧帥他,終究還是輕敵了,你也想讓為父送殯嗎?”
然而面對兒子的請求,面對仇恨,老者卻顯得頗為冷靜。
“仇遲早要報,但絕不是明天,先看看你們自己帶的軍隊都成什么樣了!”老者劈頭蓋臉的罵了出來。
“孩兒明白了,這就整頓軍中紀律,絕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鄧軍領悟,隨后緩緩退去,這一夜他在軍營之中徹夜未眠,羅列出了一堆關于如何改進軍隊風氣的措施。
鄧帥的棺木遲遲未曾下葬,城中許多人都十分好奇,卻是傳出了一個傳言。
那位老太師在兒子棺木前說過,“一日不滅義軍,便一日不得下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