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部落四城,分別為東望城、西涼城、白獅城、蠻牛城。
四城之中,白獅與蠻牛,分別以部落命名,二者對人王的反抗最是激烈。
白獅王桀驁,殺了白獅城以前的城主,把城名改成白獅,自立為王,其出身就決定了他對人王統治的反抗。
蠻牛城主則是不忿人王太過聽命聯盟,心生怨恨,因此反抗。
東望城主是被下面的人裹夾著反抗,他是四城主中,最為心向人王的。
而西涼城主逐馬,則是因為野心。
他的父親是最早跟隨人王的首領,對人王的起家歷史最是清晰。
在遂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給他講述人王的故事,希望他成為人王那樣的人。
他父親希望的,是讓遂馬如人王一般堅定、勇敢、強大,可遂馬的理解,卻是父親希望他坐到那個位置上。
野心從小滋生在他心中,而隨著他去聯盟學習,開拓了眼界,更加覺得自己可以取人王而代之。
這樣的宏愿,也成就了逐馬的不凡,可以說四個城主中,他是最為英武的一個。
然而世事弄人,西涼城地處極西之地,太過偏僻,又因接近沙漠,草木也不如其他三城豐盛,讓他崛起之路極其艱難。
可即便如此,四城之中,只論軍隊戰力,西涼依舊首屈一指。
唯有錢糧太少,不足以支撐他攻伐,讓他這些年來,苦苦隱忍。
同時心中暗恨,若是自己在東望城,那結果應該完全不同。
他甚至幻想過,如果自己在東望城,要如何發展,又如何奪取人王之位。
在他的幻想中,從東望城城主的位置走向人王的位置,要比以西涼城主為起點容易的多。
他倒不是向想殺了人王太成為人王,不是他不想弒君,而是他自認沒有那個實力。
在他的想法中,登上人王之位,關鍵就在人王死后,奪其子孫之位。
這個切入點選擇的非常好,如果在東望城,早早通過貿易獲得聯盟的支持,可以說成功性非常大。
可天不遂人愿,他不在東望城,而是在西涼城。
沒有獲得聯盟的支持不說,在他因為得到人王將死,欣喜若狂之時,又得到了聯盟大軍開始幫助人王橫掃四城。
那一瞬間,他心如死灰。
困頓、迷茫,生無可戀,無數的負面情緒侵擾著他。
之前有多盼望人王之位,如今受到的打擊就有多大。
有那么一瞬間,他幾乎被擊倒,甚至想過向人王投誠。
可很快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知道,人王是不可能留下自己的。
人王之孫起兵犯上,被人王擊敗后,人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讓他督王城。
這其中的意思,他看的清楚明白。
人王死后,位置應該是要留給這個王孫的,而如自己這般野心家,人王又怎么可能留他性命。
若是解除所有兵權,自愿被囚禁于人王城,或許還有活的希望,可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么?
跪著生,還是站著死,他幾乎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