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很難有一個具體的定義,就比如第五玄前世的儒家。
你說它是無用之學吧,近乎兩千年,一直處于世界前列甚至很多時候都在巔峰的偌大古中國,就是它造就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后來被稱為列強的那些國家,快馬加鞭的追趕也不行。
民生、農業、政治、經濟,在儒家文化的籠罩下,那是全面的超前。
可如果說儒家有用吧,到了末期能讓敵人以少勝多,占領全國,到了近代,更是被列強全面超越,隨意吊打。
若不是亡國滅種之時,無數豪杰輩出,最后強人蕩平寰宇,洗滌華夏,最后怎樣,還真不好說。
有那么一段時間,儒家被批評的不行了,孔家老二差不多要被吊打,就差弄上恥辱柱了。
可第五玄穿越前,正趕上大華夏起航,雖然沒有沖鋒到古中國巔峰時期的世界地位。
但話語權和實力,確實與之前的孱弱好了太多,而可以預期的是,這種狀況還會持續的好下去。
為什么呢?
第五玄覺得這事還是要深挖文化,深挖文化中的儒家。
去除時移世易所帶來的認知偏差,儒家真的就那么“臟”么?
第五玄不覺得。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不同訴求,我們打破封建了,回頭看封建當然是不好的。
可封建之中,就沒有光明么?
如果有,這光明,應該是儒家吧。
反過來看,大華夏起航,又受到多少的儒家文化影響呢?
儒家文化,標志性的文化之一就是家天下。
上到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都要有一顆報國之心,沒有,就是不忠,沒有,父母都能說你不孝。
第五玄認為,正是這種精神,讓新華夏的每個人都愿意為這個國家付出,才造就這個國家快速的崛起。
固然第五玄穿越前,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創新不足,如沒有版權意識等等,但很多時候,這是一種夸大。
當年美帝發展的時候,還不是盜版英國文學,英國為此沒少斥責美國,美國還不是耍無賴,不管不顧。
翻來覆去,還是那個道理,時移世易,訴求不同,需求、做法,自然都要有偏差的,只要精神頭還在,有鐵頭娃的意志,終究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所以第五玄在最早樹立火部落文化的時候,率先啟動的就是私有制,緊跟著就是孝文化。
而且是古華夏的孝文化,不是列強那種。
人,只有有了牽掛,有了羈絆,才能咬著牙的活,否則都各顧各的,自己灑脫了,家國又要如何?
除了忠孝文化,作為圖騰,第五玄不得不注意的還有信仰文化。
古華夏信仰文化主要是道、儒兩家,說實話,第五玄覺得這兩家做的都不算好。
前者到了新華夏,幾乎斷絕,或者說,徹底融入文化中,而沒有獨立性。
而后者,第五玄并不是非常喜愛。
祂穿越前,有句話雖有夸大,卻也說的很有意思:
盛世天下佛門昌,道家深山獨自藏;
亂世菩薩不問事,老君背劍救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