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寫過:
“有一個夜晚”
“我燒毀了所有記憶”
“從此我的夢變透明了”
“有一個早晨”
“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
“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我悄悄的問我自己,如果真有這么一個夜晚,愿意燒掉所有記憶么?我想我大約是不愿意的。
按說,無能為力之事,當斷則斷
生命中有緣無份的人,該舍則舍
細細的翻著往事的一層又一層的褶皺,有煩心,有欲望,也有執念,好像也有你的影子
那想被深埋的記憶里,有嬌嗔,有癡情,有遺憾,好像卻沒有一丁點的恨
有人說打翻了的牛奶,就不要回頭看了,因為總有人處心積慮的要打翻牛奶。
那些隨些歲月緩慢流淌的,大約是會隨著目光逐漸遠去了。
理性告訴我說不必惋惜也不必傷心,你的記憶里,有著那么多打翻的牛奶,為什么唯獨此刻,你已不像你了。
我想可能還是不夠痛,從生理學角度來說,如果足夠痛苦,人會應激反應的直接選擇遺忘。
我還是像那時候一樣,也許有點不一樣,吃早餐前會先打招呼,而現在有時候都已經到了公司,才打開那空間,打個招呼,寫點不痛不癢的問候的話語,晚上睡覺前,好像如果不曾發送晚安兩個字過去,便不能安穩的睡下一樣。
我想我應該還是會記得,下班的時候分享一張照片到空間里。
當我看見那四個鮮紅的字“申請好友”的時候,好像一瞬間,鮮紅色化做一張血盆大口,直接吞噬了我,里面黑蛐蛐的,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到,沒有任何味道,我輕輕的喚著你的名字,你在嗎?我一直以為這是為數不多的會永遠保留著的絲線,卻像那被越拉越緊越拉越緊的弦,“嘣”的一聲,突然斷了,幸好今天辦公室只有我一個,那種不自覺的流淚的感覺,肯定會影響我的形象的。好像在泥沼里呆的時間久了,也沒有原本想象的那么苦,總是能適應這個環境的吧,可能也許再過上一段時間,我甚至可以在里面緩慢的游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