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最后一排,有一個戴著眼鏡的女生一直在翻著書,時不時的拿出筆寫寫記記。
“姜月,你的信。”
同學把一個藍色的信封放到了她的桌上,姜月知道,這是來自本市最好的大學里的姜宇寫給她的。
其實,上高中以后已經有手機了。
只是上課的時間不能帶,放學回了宿舍也最多偶爾發個信息給媽媽報平安。
手機費不便宜,姜月也沒什么人可以聯系。
填志愿的時候,她故意選了離家遠的這所高中,因為可以名正言順的住校。
姜叔是個好人。他從來沒有給過她臉色看也不曾打罵過她,經濟上也是對她和妹妹姜星一視同仁,包括嬢嬢和繡,對她比對姜星還好,明明不寬裕還總是偷偷塞給她一點零花錢。
還有姜宇,算是她的半個哥哥了,他一直很關心她,甚至會在阿爺阿奶忽略她的時候護著她,自從他上了大學,就一直給她寫信,關心她的生活學習之外,也一直鼓勵她要考上大學。
這大概已經是她能想象的最好的命運了。如果媽媽沒有遇到姜叔,她們母女應該過的是艱辛的。
可是她感激,感恩,卻無法嘴甜的叫一聲爸爸,很多復雜的情緒不知道應不應該說,也不知道和誰說。
新生進宿舍的那天,王曼妮和姜和林是一起送她來的,宿舍里有四個女孩,也都是父母陪著來的,自然而然地叫他們姜月爸爸姜月媽媽,她尷尬地不知道怎么辦,從此更少提起家里的事,落了個孤僻的形象。
媽媽常說,你看看晚晚,多開朗多討人喜歡。
姜月就想我也知道晚晚性格好,我也想變成晚晚那樣的女孩子,可是,每個人都只能有自己的命運走自己的路,晚晚是嚴家的掌上明珠,而自己,永遠都是姜家的拖油瓶。
才小學四年級的姜星是個鬼機靈。
她每次去姜家的時候就撲進阿爺懷里要零花錢,糯糯的一聲一聲撒嬌,姜家這位不茍言笑的一家之主就會彎起眼睛塞個幾十塊錢給孫女,這種時候,都是忽略她的存在的。
姜星漸漸也看出了苗頭,對姜月再也不是姐姐姐姐的親密,她喜歡對姜月說,我爸說,我阿爺說,我阿奶。
姜月也不傻,自然聽得懂那些涇渭分明,她只是假裝不在意。
而最好的避開又不那么明顯的辦法,就是學習。逢年過節,她也趴在書桌上以學習為理由躲避跟著他們去走親訪友,心底,最渴望的是快點長大吧,去高中住宿,大學住宿,她不敢告訴任何人這些小心思,她怕別人說,你看著孩子,一個活生生的白眼狼,姜叔供她讀書上學,她卻仍舊想脫離他們每一個。
糾結,敏感,因為自己身份的不快樂,一直充斥在姜月的整個童年以及少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