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細嫲……來了,來晚了!讓你受委屈了,別難過啊……”
然而旁人不知就里,見到這一幕,李阿細心中一軟,松開了護士的攙扶,走向這個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孩子。
“細嫲?”
李抗美注意到了老太太特地用方言說的稱謂。
“對,孩子,叫細嫲(小奶奶)!”李阿細面色慈祥,跟著強調了一下。對人介紹可以,在抗美面前,她不敢自居嫲嫲(奶奶)。
李抗美爺爺的原配妻子是李抗美的嫡親奶奶,她是原配的丫鬟,在原配死后,被登記為繼室。
“細嫲,您好,我是抗美……”
李抗美遲疑了一下,看了看人群,和李阿細期盼的眼神,才拗口的叫道,做自我介紹。
“哎!真是個好孩子。”
已經等得忐忑不安的李阿細,牽起李抗美的小手,欣慰地拍了拍:死的死,走的走,如今,李家僅剩她和抗美了。
當年抗美爸爸李均的長兄,憤怒于她作為一個下人,得到了自己母親生前所不能得到的待遇——李家老爺子為她驅散所有妾侍,遵行一夫一妻,便離家出走,據說后來客死異鄉。
因著這道坎,李均自力更生,連留學也沒要過家里一分錢,回國后在外地參加工作。
自李均和妻子的婚禮,和李老爺子過世的喪禮,這兩次見面后,李均與她已經將近十年沒聯系,僅年節奉上禮物和問候。
直到元旦那天,李均凌晨拍來加急電報,說抗美病危;第二天,李均打電話來報平安時,提及他們即將要出國探親。
她清楚,如果不難,李均不會找她,提都不會提,所以二話不說,不等李均暗示或安排,當即拍板:把抗美留下。
在撫養過的繼子和沒見過面的無血緣孫女之間,她選擇了前者。
包括收到電報,她就匆忙動用叔叔當年在宮中做缺者結下的人脈,為抗美請名醫妙手回春,和放下電話,就立即動用關系做啟程準備,來接抗美。
“啪啪啪……好!”
見證親人重逢,在場的醫生和護士鼓掌喝彩,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大家不知道稱謂背后的故事,以為是有血緣的親祖孫,都由衷為小姑娘開心。
小姑娘才11歲,在需要監管的年紀,在一個嚴格管理戶籍的年代,沒有親人接收,寸步難行,何來自由。
有人來接,就代表著小姑娘的命運不會那么孤苦無依,還能為國家減負,不用進孤兒院。
“呀!主任這么快就來了!主任來講兩句……”
有好事的護士見主任急匆匆地往這邊走來,嚷道。
“……大家先回崗位!領導出發了,有電話打來,說看到車子往二仙橋方向去了……”
主任的話一出,大家紛紛作鳥獸散。
二仙橋連接第一人民醫院和他們二醫院,就算領導先去一醫院視察,到他們這一站,快則兩三個小時,慢則四五個小時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