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范仲謀,包括屋外的眾人都被溫鯉的這句話弄的嬉笑皆非。
范仲謀啞然失笑,對著溫鯉施了一禮。
溫鯉趕忙回禮,問道:“先生這是作何?我怎配受如此大禮?”
范仲謀深色凜然,鄭重的說道:“此禮是感謝你能破這百道困擾了我們儒林多年的數算題,此禮非你不足以當之。”
溫鯉摸了摸后腦勺,說道:“那我算是闖過了六藝館吧?”
“當然算。”范仲謀笑著點了點頭。
“那沒我啥事了吧,我可以走了?”
范仲謀伸出手,攔住了準備離去的溫鯉,說道:“你先告訴我,你如何解的那道兩鼠穿墻。”
溫鯉略微回憶,想起那是第一道題,說道:“那道題是這樣的,第一天的時候,大老鼠打了一尺,小老鼠一尺,一共兩尺,還剩三尺;第二天的時候,大老鼠打了兩尺,小老鼠打了二分之一尺,這一天一共打了二又二分之一尺,兩天一共打了四又二分之一尺,還剩二分之一尺。第三天按道理來說大老鼠打四尺,小老鼠四分之一尺,可是現在只剩二分之一尺沒有打通了,所以在第三天肯定可以打通,可以得出第三天。我們現在設大老鼠打了X尺,小老鼠則打了(0.5-X)尺,則打洞時間相等的情況下有X÷4=(0.5-x)÷(1/4),解方程得X=8/17,所以大老鼠在第三天打了8/17尺,小老鼠打了0.5-8/17=1/34尺,所以三天總的來說大老鼠打了59/17尺,小老鼠打了26/17尺。”
“X?那是什么?”范仲謀有些疑惑的問道。
溫鯉有些無奈的說道:“X就是未知數,很多數算上的問題,你只要先設一個未知數就很好去解決了。”
“好吧,那第二題呢?”
“第二題是什么?”
“就是那道物不知數的問題。”
“那道題確實有些難度,解題的時候我也只是憑感覺帶入了一個數去算的,你等我想想。”
范仲謀和眾人也不做聲,靜靜等著溫鯉給出答案。
默默站在一旁的蘇栗對這些云里霧里的東西不是很感興趣,她只是對眼前這個人有些興趣。
溫鯉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眾人被他的動作都有些牽動了神經。
“哦,懂了。”一聽溫鯉這樣說,眾人忽然打起了精神,準備細細聆聽。
溫鯉清一清嗓,咳了兩身,說道:“那道題就是求一個數,它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然后你就算出除以3余數是2的數字有:2、5、8、11、14、17、20、23、26…除以5余數是3的數字有:3、8、13、18、23、28…除以7余數是2的數字有:2、9、16、23、30…我們發現,滿足三個條件的第一個數字是23。所以23是這個問題的一個解。但是,這個問題的解并不是唯一的。3、5、7彼此互質,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105。也就是說,105除以3、除以5或者除以7都沒有余數。如果一個數字x是滿足要求的,那么在x上加上幾個105都不會改變它對3、5、7的余數。比如,23是滿足要求的,那么23+105=128也是滿足要求的,23+210=233也是滿足要求的。所以這個問題最后的解就是23+105n。”
“互質?最小公倍數?N?這些都是什么?”
看著疑惑不解的范仲謀,溫鯉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這些,于是說道:“這些都比較復雜,不是一時半會能說清楚的。”
范仲謀點了點頭,確實很多東西不是短時間就能明白的,就算溫鯉一一解釋了,范仲謀也不敢保證自己就能全弄懂。
就在這時,屋外的那群老學究耐不住了,陳姓老者先開口說道:“小友,我是數科的首席教習陳青松,有一問想請小友解惑。”
溫鯉朝他拱了拱手,說道:“在下溫鯉,陳老夫子但說無妨。”
陳青松說道:“你可記得有一道儒圣打酒的題目?”
溫鯉對這道題印象很深,說道:“記得,其實這道題只需要倒著做就可以了,“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可見三遇花時壺中有酒一斗,則三遇店時有酒1÷2斗,那么,二遇花時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時有酒(1÷2+1)÷2+1斗,一遇店時有酒,即壺中原有酒的計算式為[(1÷2+1)÷2+1]÷2=7/8(斗)
陳青松恍然大悟,朝溫鯉行了一禮,“謝溫小友解惑。”
溫鯉趕緊還禮。
“還有我,還有我,溫小友那道雞兔同籠,你是如何破題的?”趙姓老者開口道。
雞兔同籠是前世最經典的小學奧數題了,溫鯉不假思索的說道:“假設35只都是雞,則有70只腳,比94只腳少24只,因為每只兔子被假設成了雞,它就少了2只腳,所以兔子共有24÷2=12只,則雞有35-12=23只。”
趙姓老者陷入了沉思中,回味剛才溫鯉說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