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新一期推薦位的《凡性的教室》各項指數穩定增長,那夸張的增幅簡直能令人眼紅到質壁分離。
徐瀚軒支線劇情才剛鋪墊,尚未正式展開,總收藏數便突破了六萬,繼續朝著十萬的大關狂飆而去。
推薦票不消多說,每日的打賞數字亦頗為龐大,章節正文后的【作者的話】光是感謝名單還無法全部塞下,只能委屈那些小額打賞用戶以“等”這個字眼來替代。
書評區和本章說內更是熱鬧非常,最為直觀地反應便是最新章節往往發布不到十分鐘,本章說數量就足有兩三百條之多。
五花八門的評論和留言里面,有相當一群讀者在詢問《凡性的教室》是否有官方書友群,希望可以投入到組織的懷抱。
“景言,是不是該建立一個書友群了?”郭佳對此引起了高度重視,連忙詢問起景言的意思。
“書友群啊?我個人不太想建,你自己看著辦好了。”景言皺了皺眉,回答道。
“我知道打理書友群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和時間,但經營好書友群會有助于我們凝聚粉絲,增加沖榜時的競爭力,這個道理沒錯吧?”郭佳不解道。
“書友群最初的目的是提供一個讓讀者們與作者彼此交流的平臺,偶爾聊聊天吹吹水,不定時開個車。但現在本章說功能的出現,使得互動交流變得無比便捷且更富趣味,聊天群的意義正被漸漸取代。”景言緩緩說道。
事實上,加入書友群的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潛水黨,冒泡的無非幾個大水逼而已,和尋常的聊天群幾乎沒有多大的差別可言。
“將書友按照粉絲等級加以區分,以一種近乎飯圈的方式進行管理,動員書友群為自己打榜、發紅包,甚至主動培養書友的戰斗力,在我看來這已經背離了書友群存在的意義。”景言繼續說道。
隨著用戶的低齡化,飯圈文化不斷滲透進網文圈,如今的氛圍可以說一言難盡。
個別寫手的確很有商業頭腦,深諳粉絲經濟學,玩起飯圈的那套來運營自身,他們所打造出來的后援團今天撕這個,明天懟那個,臭名之昭著與其戰斗力近乎對等。
很多時候,路人書友并不反感某位寫手,甚至可能還挺喜歡他所寫的某本,可對于他的某些極端書友,呵呵,趕緊給勞資爬!
總結下景言的觀點,書友群現在的實質功能越來越少,管理還費勁,好不如就在內和書友進行互動。
此外,他不希望書友因為書友群而變質,更不愿見自己有朝一日玩起壓榨書友的那套。
現在的社會如此浮躁,純粹點難道不好嗎?
作者就一門心思寫,想要什么就堂堂正正靠內容說話,別搞什么亂七八糟的彎彎道道。
讀者覺得好看,那就量力而行地支持一番,也別到處迎戰和帶節奏。
大家安安靜靜地享受網文帶來的樂趣,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