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每日上午李富喜教她寫字,下午她教李富喜配藥的過了一個月后歡兒拿著一本書蹦蹦跳跳的來到塵的面前,塵翻開看了看第一頁,上面寫道:
---
人參
「釋名」亦名黃參、血參、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皺面還丹。
「氣味」(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陰虧陽絕之癥(昏眩、自汗、痰鳴、脈大)。用人參十兩細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緩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續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參膏”。
2、胸中痞堅,脅下逆氣搶心。用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各三兩,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湯”(理中湯)。
3、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用人參一錢、白術二錢、茯苓一錢、炙甘草五分、姜三片、棗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飯前溫服。此方名“四君子湯”(按:各藥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4、開胃化痰。用人參二兩(焙)、半夏五錢(姜汁浸后焙干),共研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湯送下。飯后服。一天服三次。藥中加陳皮五錢亦可。
5、胃寒氣滿,饑不能食。用人參二錢、生附子半錢、生姜二錢,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調入雞蛋清一個,空心服下。
6、胃虛惡習,或嘔吐有痰。用人參一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瀝一杯、姜汁三匙。溫服。此方最宜老人。
7、反胃(飲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無力)。用人參三兩,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熱服。同時用人參汁加雞蛋白、薤白(即頭)煮粟米粥吃。
8、妊婦腹痛吐酸,不能飲食。用人參、炮干姜,等分為末。加生地黃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9、陽虛氣喘,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用人參五錢、熟附子一兩,分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10、喘急欲絕。用人參末煎湯,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
桔梗
「釋名」亦名白藥、梗草、薺。
「氣味」(根)辛、微溫、有小毒。李時珍認為:“當以苦、辛、平為”。
「主治」
1、胸滿不痛。用桔梗、枳殼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溫服。
2、傷寒腹脹(陰陽不和)。用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湯”。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兩半,研細,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溫服。
4、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膿)。用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吐出膿因時,是病漸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湯”。
5、喉痹。用桔梗二兩,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湯,如不愈,再服桔梗湯。
7、口舌生瘡。治法同上。
8、蟲牙腫痛。用桔梗、薏苡,等分為末,內服。
9、骨槽風(牙齦腫痛)。用桔梗研細,與棗肉調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內,上下牙咬住。常用荊芥煎湯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燒后研細敷患處。
.......
萎蕤
「釋名」亦名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熒、玉竹、地節。
「氣味」(根)甘、平、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