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頂可看清島嶼全貌,就是烏龜背的樣子,島嶼不大,兩三平方公里左右。三顆不知名的大樹,再仔細一看是桃樹,高有十幾二十米,任何一顆大樹都需要兩人才能環抱。樹上還有桃子,掛在光禿禿的樹枝上,看著非常誘人。
莫凡先進去了茅屋,茅屋前立著一座石碑。黑色石碑有金屬觸感,冰冷而光滑,上面寫著幾個看不懂的文字,字體復雜充滿美感,像篆書不像甲骨文,這幾個字的筆畫復雜,有種說不出的韻味……
茅屋不大,應該有十幾二十個平方左右,有個很大的院子。院子鋪著地板,和黑色石碑同類材質,絕逼是現代機械工業的產物。最讓莫凡震驚的卻是地板上散落的三具骸骨。散落三處的骨頭呈現白玉顏色和質感,散落的范圍,一堆骸骨散落的范圍在三平米見方……是翼龍的骨頭?還是鳥類的骨頭?
“這些骨頭是工藝品?”
莫凡撿起一截骨頭,光滑的寶石觸感……
在育空地區挖礦,莫凡曾經挖到過猛犸象牙,保存較好的冰封猛犸象牙質地堅實緊密、色澤軟潤光滑,經過加工其身光潔如玉,可與寶石媲美。但這里的鳥骨頭,如果沒有經過加工,呈現出的質感也太不可思議了。
莫凡將撿起的骨頭放回原地,依據想象,看著地上的骨頭在腦海里拼湊出鳥骨外形……
“這種鳥……只有一條腿?”
“太陽神鳥?”
“畢方?”
莫凡想到《山海經》里的畢方。畢方又稱火鴉,一足,其狀如鶴。
讀高中的時候看過山海經,莫凡將它當做故事讀物,一足的鳥,很容易聯想起畢方。
畢方,傳說中有一足兩翼,也有說是兩足一翼。古代故事里的有說過,畢方……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
還有說:木生畢方。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谷。
《海外南經》則說:“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腳。”
莫凡很喜歡看些神神鬼鬼的,特別喜歡神話故事,在腦海里拼湊出骨骼外形,首先聯想的就是畢方。
茅屋旁有一口清泉,上面飄著桃樹落葉,水清澈見底……
推開茅屋。
茅屋很簡陋,一桌一長椅一床一蒲團。
木頭蒲團,蒲團上散落著人的骸骨。骨頭玉石化了,非常堅硬。
莫凡打量了兩眼,看向桌子上的一堆玉片,應該說是玉簡。
玉簡統一的長20厘米,寬2厘米,厚度不到0.5厘米。玉簡堆的很高,至少200片以上,上面依舊寫著復雜充滿韻味的文字,莫凡看不懂……
一片玉簡上10個字,整整齊齊,宛如機械雕刻而成。
莫凡拿起玉簡又放了下去,沒有打亂它的順序。然后再看了看四周,沒什么太值得關注的東西,便來到茅屋中央,在蒲團骸骨前跪了下來。
古代中國最注重禮儀,拜,在古代是行敬禮的意思。現代的中國也有很多地方流傳著跪拜禮。跪拜父母、跪拜先人、跪拜師傅等等。
這座空間莫凡要定了,行跪拜禮是尊敬的意思。這具骸骨很可能就是空間之前的主人,算是打個招呼。
莫凡恭恭敬敬跪拜了三次,面前骸骨緊握的骷髏爪忽然松開,露出個湛藍色小圓桶。小圓桶和半只粉筆差不多大,看顏色和材質,和空間珠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