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陽一眼看上了一款紅色的迷你車,敞篷,小跑車的外型。車身長2.7米,寬1.65米,高1.18米,地盤很矮……
“這款車,像玩具車?”趙吉陽道。
小跑的外型并不犀利,反而給人柔和的感覺,適合都市白領女性。
“這是城市代步車,純電動微型車。已經生產出五臺測試車輛,使用專門的充電裝置,一次快速充電90秒鐘,可行駛85公里以上。正常的充電,5——7小時,充滿電的情況,可行駛550公里以上。”張經理詳細介紹道:“1號原型車,我們半個月前就制作了出來,一直不間斷的測試,已經行程了1萬7千6百公里。24小時間不間斷測試,全部使用快速充電。電池的性能有所降低,可是并不明顯。”
“那這臺車的造價?”莫凡問道。
莫凡知道這臺車使用了石墨烯電池組,以及高級合金電池,車身外殼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
“現在的造價比較昂貴,一臺車的造價大概在150萬人民幣。這幾天,我和工業公司、金屬冶煉公司幾位項目負責人探討過了,要建造大型碳纖維紡織車間……碳纖維技術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的技術難題,而我們要的只是1K普通碳纖維……”
碳纖維復合材料,這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項目。1K、3K、6K、12K是指碳纖維紗里面含的單絲數量,K是單位(千),1K就是1000跟,3K就是3000根,類推!
飛機、航天器一般只用小絲束碳纖維,因此小絲束碳纖維又被稱為‘宇航級’碳纖維,大絲束碳纖維被稱為‘工業級’碳纖維。而根據用途的不同,碳纖維制造工藝也不同。工業級碳纖維,對現在的星海集團沒有任何技術難點,甚至有完善的成套的技術提供,如果大規模生產,產出的碳纖維,價格比鋁合金板材更便宜。
碳纖維的一些特性,用在汽車身上可以增加汽車的安全性。
制造汽車,要完善成套的技術,產業鏈,這個花費,就大了去了。但這不是星海集團自己來完成……
張經理停頓了一下:“因為汽車其它組件都是采購,包括電池、發動機、座椅,小到一顆螺絲,全部采購,按照每天產1號原型車350臺——400臺。只建造生產線和碳纖維塑形車間,大概花費1.2億元人民幣。再刨除人工成本……一臺微型車的造價,5500元人民幣。”
因為汽車身上百分九十以上零件是外購,計算成本很簡單。
也就是購買電池、發動機、座椅和其它零件、車身的碳纖維,總花費5500元人民幣。這是沒有計算汽車生產線的投入,以及到了生產線的造價。
但不管怎樣計算,這樣一臺車的造價,不會很高。
汽車制造成本真不是想象的高,比如一臺10萬元的車,車價起碼有百分之四十稅收,主要包括消費稅、增值稅、地稅、城建稅、附加稅。然后車輛生產公司起碼要拿1萬利潤,經銷商那里起碼要拿5千到7千利潤……
一輛車的成本,一般占車輛價格百分之三十六到百分之三十八的范圍。
1號原型車如果量產,制造成本不會超過1萬。這還是計算了星海集團其它公司應該拿到的利潤……
比如石墨烯電池組,由星海集團開發制造,這個玩意,造價也很便宜,汽車公司從那邊拿電池,2000元人民幣一組,差不多就有1000元的利潤空間。像電動機,更便宜……因為沒什么技術含量。
微型車有電動和燒油的。
油耗微型車,造價更便宜。同樣是1號原型車的外形,安裝0.9T、直列3缸發動機,有121馬力。簡直是碉堡了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