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
昌世雄坐直身子,聽著周衍描述的這個尚未真正出現的新興事物。
“‘報紙’類似于朝廷的‘邸報’。”
“不過‘邸報’只是專門用于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而‘報紙’則更寬泛,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外發行的刊物。”
“現今剛好趕上‘風云大會’,蒙山縣中人潮涌動,當中識文斷字的不在少數,關心‘風云大會’動向的也大有人在。此時發行報紙,大可以在這方面大作文章。譬如‘風云大會’的具體規則,譬如這一次蒙山會場參加的武者人數。更細致些,還可以猜測奪冠熱門,深挖熱門武者的生平戰績、傳承根底、掌握的武學等等。”
“這些都是此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旦有這樣一份報紙,蒙山縣中那些有閑錢的,愿意購買的必定不少。”
周衍向昌世雄說著自己的構思。
這是他在蒙山縣待了十多天,四處轉過,見到這里的百姓的生活水準跟識文斷字的比例后萌發的一個想法。
大舒承平二十年,人民逐漸安定,百姓兜里漸有余財。
因此在物質需求之外,他們亟須新事物來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好比蒙山縣城。
街上小販、菜農幾多,商鋪林立。
城中還有不少瓦子勾欄,常常爆滿。
這說明蒙山百姓是有閑錢的,也有空閑時間。
而且大舒開辦武學二十載,武道昌盛,不缺武者,更不缺識字的。
百姓有閑錢。
識字率不低。
又人人向武。
于是‘報紙’這一行業在蒙山,在大舒絕對有市場。
尋常時候開辦,興許很難打開局面。但是現在正趕上‘風云大會’,借著這陣東風,以蒙山為根基為起點,想要經營出幾分氣象不是難事。
經營產業!
這是周衍他們在回到大舒前就既定的計劃。
不能坐吃山空,又不好打家劫舍,當然要做生意才能賺錢,才能維持幾人的修行。
但是具體做什么生意,在回到大舒前還沒定。
直到前兩日才初步定下。
“不瞞昌兄,我們兄弟要辦報,一為賺錢,二也是為了尋人。只要報紙辦得好,賣的多,傳播的自然就廣。然后只要在報紙上用一塊小版面登記尋人啟事,找到家母跟弟弟的希望就大得多。”
周衍沒有隱瞞。
他這一次瞅準報業,一方面的確機會難得,二來賺錢的壓力迫在眉睫,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舒沒有報紙他沒法刊登尋人啟事,那就索性自己辦一份。
賺錢!
尋人!
一舉兩得!
周衍將初步構思給昌世雄說了一遍。
在蒙山縣想要開辦這么一份產業,單打獨斗是絕行不通的,還得拉上三五地頭蛇一起做,這樣才能做穩、做大、做強。
昌世雄人在蒙山署,又是春案銅章巡捕。
這行人司春案負責的是行走四方、風聞奏事,做的就是收集消息的事情。
拉昌世雄入伙,至少這一次蒙山會場的許多內部消息跟參賽武者的根底都能輕松弄到,起步更輕松。
不止是昌世雄。
周衍還準備再拉蒙山縣丞魯子安、武學訓導官韋平二人一同加入。
這樣就能平穩渡過初期。
等后面擴張,再想法子拉攏更多、更高層次的人物上車,憑著‘大舒第一份報紙’的優勢,想要迅速擴張不是難事。
當然,這些都只是初步構想,具體實施后,到底能不能發展、能不能擴大,那都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