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善闡府到烏蒙部,基本上便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便是五尺道。
走進五尺道之前,李瑕認為有必要梳理一下他接下來的計劃。
于是他與高長壽對坐下來,攤開地圖。
地圖打開之時,他卻又有些恍神……
李瑕有時覺得,自己與高明月就像是在地圖上談戀愛。
入滇以來,有太多的地名他要與高明月仔細聊過才能弄清楚。
這花費了兩個人非常多的時間。日夜趕路,稍有空閑之際,他們都在談論著這些。
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里有太多的“蠻荒之地”,地名含糊,充斥著烏蒙部、烏撒部、易娘部、于矢部這樣的名字,且范圍混亂。
總之,多虧了有高明月為李瑕整理地圖,他才漸漸有了頭緒。
……
“先說另一件事吧,我得給這些地方重新起名字。”
李瑕道:“烏蒙部往后便叫‘昭通’,我們之后會在這里建一座城,昭通為五尺道之要沖、川滇之鎖鑰,控巴蜀之門戶。又處烏蒙山腹地,可倚為根據之地。”
“昭通將是我們整個根據之地的中心點,沿五尺道向南北伸展開。”
李瑕提筆寫下“昭通”之后,又沿著五尺道這條蜿蜒的道路標注起來。
“最北,慶符縣,我在此為官,吸收宋廷的實力,面對川蜀的主戰場;其后,筠連縣,如今我們的私鹽生意在此地,往后其它生意也可以放在此處;往南,鹽津縣、大關縣,如今這一帶都是羈縻之地,我們可以將它們控制下來。
這是昭通北面的四個縣,慕儒你在昭通立足之后,慶符與昭通之間這幾個縣也并不難掌握。接下來,我們說昭通以南……”
李瑕沉吟了一會,道:“昭通往西南方向,面對羅婆部,但這之間隔著崇山峻嶺,不必太擔心,往后反而可通過貿易重新拉攏羅婆部;
先說昭通東南方向的石城郡,蒙人改稱作‘磨彌萬戶府’,嘖,往后我們把它叫作‘曲靖’好了。
昭通與曲靖交界地,屬于‘烏撒部’的地盤,烏撒部曾是宋的羈縻地,后歸大理所統,如今屬于各方不管之地,我們稱它為‘威寧’……”
李瑕一邊說,一邊標注,終于把曲曲折折的五尺道沿線全標成他新起的名字。
由北向南分別是,慶符、筠連、鹽津、大關、昭通、威寧、曲靖。
“好,接下來我們要決定,我們的地盤和蒙人的地盤之間,分界線在哪里。”
高長壽聽了半天,有些暈乎乎,但最后發現,只看李瑕新寫的地名,確實清晰了不少。
“昭通以北,我們必須占下;曲靖以南,我們占不下。”高長壽道:“威寧我們必須占下,這才能給昭通一個緩沖之地……那該在威寧以南定一個分界。”
“可渡關。”
高長壽倒是知道可渡關,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命李恢取道建寧,等平定南中,大軍返程,即取可渡關。
“可渡關在威寧以南五十里?”
“是,我的貨物和商隊如今就留在那里。”
“位置正好。”高長壽道:“如此,我們在威寧建城支援,比蒙人從曲靖出兵更方便。”
李瑕點點頭,道:“那我們接下來的根據之地范圍就很清楚了,北起慶符,南至可渡關,西抵金沙江,東面則是川、黔交界的廣袤群山。”
“趁著蒙軍攻打交趾之際,將這塊地盤占下來?”
“是。”
李瑕臉色鄭重了些,手指在地圖上點了點。
“要占下地盤,首先就是態度。我們在大理境內可以不停逃,但到了可渡關之后,就不能再讓蒙軍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