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是為掩護友軍的側翼及后方行動,以及擔任合成兵團的警戒任務的時候;
還有就是為掩護主力前進,及收容友軍退卻的時候。
同時也就確定了騎兵防御戰斗的戰術思維,主要取決于:
對于戰場情況的正確判斷;
因地制宜的利用地理環境;
適當利用自己的全部火器及技術兵器;
果敢的行動和快速的攻防轉換。
以上內容,統稱為“新式騎軍攻擊型防御軍事原則”,而從每一條原則出發,種詁又編制出《條例》。
依舊以騎軍防御舉例:
對于防御陣地的選擇,需遵從防御基本的軍事原則,選取有利的陣地地形——一般選擇具有自然障礙,尤其對戰車能形成阻礙的山丘、森林、河川等大型的障礙地區,以此作為騎兵防御的必須條件。
騎兵在進行陣地防御時,根據其防區面幅,又分為狹正面防御及廣正面防御兩種,其中狹正面防御可以理解為面狀防御,廣正面防御稱為帶狀防御。
當進行狹正面防御時,騎兵團在確定陣地后,須立即自行派出斥候搜索。
狹正面防御時,斥候隊可前出至距離陣地前端十到十五公里,極限情況下盡量延展,可以到達二十五公里,派遣至能夠接近敵人的地點,進行戰前情報搜索。
騎兵團斥候隊主要任務,是在于比防御部隊更早察覺敵軍的出現,而后隨時進行監視,在敵出現后,斥候隊須盡所有手段,以決定其兵力、編組及敵攻擊部隊后續的前進方向。
通常情況下,視偵查范圍大小,斥候以五騎至二十五騎為一隊,多隊進行交替,交錯,覆蓋性搜索,以保證上述任務完成。
與斥候隊同時出發的,是警戒部隊。
警戒部隊根據團長命令,與斥候隊同時派出,前出一點五到二公里,派遣至通往陣地的前端各交通要點,進行合理的火力網構建。
戰斗警戒部隊須占領展望良好,并能遠距離射擊敵人的要點。其主要任務是接應斥候,阻擊敵先頭小兵力部隊,使其不能向陣地前端進發,迫使敵在遠距離展開,以阻止敵主力順利前進,辨明其部署并前進方向。
當遭受占據優勢的敵部攻擊,或因敵部隊迂回而有被殲滅的風險時,戰斗警戒部隊經指示后,可向主力陣地退卻,退卻路徑須預先偵查,使其不妨礙陣地前端的射擊,警戒部隊的退卻通常由支援部隊進行掩護。
支援部隊,以馬車和馬匹等載具進行機動,其任務是攜帶部分連珠炮、伏虜炮之類支援火力和兵力,支援警戒部隊戰斗。
若警戒部隊退卻,敵更行接近,則立即使用炮兵和火力網對陣地前方進行封鎖,阻止敵人進攻。
同時要辨明敵情,如敵人受挫或者退卻,沖鋒隊則上馬機動,從側翼方向進出于陣地前端,進行逆襲攻擊。
而從整體戰場來說,騎兵團對于敵攻擊的主要任務,是當敵人開始發起攻擊,我主力展開防御戰斗后,團本部須力圖與敵攻擊部隊接觸,此后一面保持接觸,一面務盡所有辦法,明了敵部隊的兵力,編組,行動方向,且須為自己部隊,比鄰部隊及上級部門獲得必要情報,實施補足搜索。
在防御過程中,主要依靠主力的戰斗將敵進攻限制于陣地前,而炮兵及主力所屬的火力則可隨時進行機動調整,以期能在敵主攻方向上發揮自身火力優勢,以密集火力網,封鎖敵攻擊前進。
而在敵攻擊受挫的時機,騎兵團應果斷機動出于敵兩側,發動乘馬戰的短距離沖鋒攻擊,以圖殲滅敵有生力量。
當敵人進入防御地區,騎兵團指揮官須指示沖鋒隊的準備位置與沖鋒方向,明確給予沖鋒隊任務,同時,對火力部隊則下達火力支援任務,支持沖鋒隊進行逆襲攻擊。
因此能以一部阻止敵于正面,予以敵側翼以決定性的打擊,則更為有利。
同時,為了阻止敵深入于陣地內,如能于敵正面前迅速設置障礙,則尤為有利。
若沖鋒隊在實施逆襲攻擊時,發現頑敵和指揮首腦,則沖鋒隊須毫不猶豫撲向此部敵人,同時陣地內的全部炮兵可不必等待命令,直接對此部敵人進行火力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