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傭手里取下神機銃,將銃口向外擺放到桌上,高滔滔將趙傭擁入懷里,輕輕搖著他的小身子:“擁兒不怕,有奶奶在,誰都嚇唬不了我乖孫兒。”
張士良走了進來,看著桌上的神機銃不由得一愣,卻也不敢說什么:“娘娘,燕達說是右羽林統軍粱鉞,聲稱奉勾當騏驥院王紱,領內侍副都監曹從卿鈞令,前來交接換班,已被喝退。”
“喝退?”高滔滔冷笑一聲,之后語氣又緩和了下來:“喝退就喝退吧……時辰也差不了,去取了絳黃袍來,服侍延安郡王穿上。”
張士良躬身:“是。”
……
三月,甲午朔,執政詣內東門,入問候,皇太后垂簾,皇子著黃袍立簾外。
太后諭珪等:“皇子清俊好學,已育《論語》七卷,略不好弄,止是學書。自皇帝服藥,手寫佛經二卷祈福。”
因出所寫示珪等。
書字極端謹,珪等拜賀。
遂宣制,立為皇太子,改名煦,仍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
又詔:“應軍國政事,并皇太后權同處分,候康復日依舊。”
中外安堵,唯前夜右羽林統軍粱鉞酒后發狂疾,斬同席勾當騏驥院王紱,領內侍副都監曹從卿于私邸,醒而俱罪,乃自剄。
乙未,赦天下,遣官告于天地、宗廟、社稷、諸陵。
丁酉,皇太后命吏部尚書曾孝寬為冊立皇太子禮儀使。
戊戌,帝崩于福寧殿,年三十有八。
宰臣王珪讀遺制:“皇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德妃朱氏為皇太妃。應軍國事,并太皇太后權同處分,依章獻明肅皇后故事。”
帝天性孝友,其入事兩宮,侍立終日,雖寒暑不變;
親愛二弟,無纖豪之間,終帝之世,乃出居外第。
總攬萬幾,小大必親。
御殿決事,或日昃不暇食,侍臣有以為言者,帝曰:“朕享天下之奉,非喜勞惡逸,誠欲以此勤報之耳。”
謙沖務實,終身不受尊號。
時承平日久,事多舒緩,帝厲精圖治,一振其弊;
又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奮然將雪數世之恥。
王安石遂以富強之謀進,而諸法一時并興,天下騷然。
帝終覺悟,方廢急進,改易緩圖,更張新政,大用賢才。
儲積充棟,國實民殷,乃造作軍機,撿點帥臣。
其后滅交趾、掩南海、克靈武、覆青唐。
拓域萬里,幾邁漢唐。
惜積勞成疾,天不假年,為克全功,痛哉!
……
三月,己亥,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
遣使告哀于遼。
庚子,白虹貫日,命宰臣王珪為山陵使。
甲寅,以群臣固請,帝始同太皇太后聽政。
甫方十歲,臨朝莊嚴,左右仆御,莫敢窺其喜慍。
己未,賜叔雍王顥、曹王頵贊拜不名;
令中外避太皇太后父遵甫名。
詔:“邊事稍重者,樞密院與三省同議以進。”
庚申,進封尚書左仆射郇國公王珪為岐國公。
雍王顥為揚王,曹王頵為荊王,并加太保。
進封弟寧國公佶為遂寧郡王,儀國公佖為大寧郡王,成國公俁為咸寧郡王,和國公似為普寧郡王。
其中成國公與和國公,都是尚未足歲的嬰孩。
以高密郡王宗晟、漢東郡王宗瑗、華原郡王宗愈、安康郡王宗隱、建安郡王宗綽,并為開府儀同三司。
司徒濟陽郡王曹佾為太保。
特進王安石為司空。
特進蘇油為司徒。
余官一律加秩,賜致仕各官服帶銀帛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