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家旗亭做河豚極好,招大蘇前去品嘗。
河豚端上,全家人都躲到屏風后面偷窺傾聽,希望能夠得到夫子一句評語。
結果蘇軾只是埋頭憨吃,安靜得跟啞巴一樣。
就在主人大失所望時,蘇軾終于滿足地放下筷子,感嘆道:“也直一死。”
于是“合舍大悅”。
在常州呆了不到半年,還搞了個小水利工程,在自家地下邊的小河溝里修了道攔壩,將自家和鄰居幾家的中田變成上田,就接到趙頊駕崩的消息,蘇軾大哭一場,緊跟著就接到了知登州的任命。
于是蘇軾又上路了,度過淮河的時候,偶作一詞:“何人無事,燕坐空山,望長橋上,燈火鬧,使君還。”
泗州太守劉士彥也是妙人,拜謁蘇軾不得,卻在其幾上見到這首詞,于是留下一通下判詞:“學士名滿天下,京師便傳。在法:泗州夜過長橋者,徒二年,況知州耶?知有新詞,切告收起,勿要示人。”
蘇軾回來后見到,不由得哈哈大笑:“劉使君難道不知?軾一生罪過,開口常不在徒二年以下。”
……
己亥,太皇太后嫌呂公著和蘇油動作太慢,詔二人乘傳赴闕。
就是讓驛站負責沿途迎送,準備舟船馬匹飲食,讓呂蘇二人想磨蹭就沒有借口。
庚子,以程顥為宗正寺丞。
壬寅,城熙州、通遠軍,賜田守忠、趙濟銀帛有差。
甲辰,作受命寶。
洛陽到汴京不過四百里,司馬光到得最早,太皇太后立刻宣見。
司馬光說道:“先帝厲精求治以致太平,不幸所委之人不足以仰副圣志,多以己意輕改舊章,謂之新法。”
“搢紳士大夫望風承流,競獻策畫,作青苗、免役、市易、賒貸等法。”
“又有生事之臣,建議置保甲、戶馬以資武備,變茶鹽、鐵冶等法,增家業侵街商稅錢以供軍需。”
“這些原也不是先帝的本意。后來幸得賢臣改良,方才未作大患。”
“如今天下事務至多,得失難判,請太皇太后下詔,使吏民得實封上言,庶幾民間疾苦,無不聞達。”
“老臣歸西京后,得知京中已罷保甲、保馬二法,又寬免欠逋。四方之人,無不鼓舞圣德。”
“來到京城的路上,聽聞陛下斥退近習無狀的中使,戒飭有司奉法失當,過為繁擾者。”
“原來凡臣所欲言者,陛下已略以行之。”
“然尚有病民傷國,有害無益者,如保甲、免役、青苗三事,皆當今之急務。厘革所宜先者,別狀奏聞,伏望早賜施行。”
戊午,以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蔡確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
知樞密院事韓縝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
門下侍郎章惇知樞密院;
資政殿學士司馬光為門下侍郎。
時方遣中使召司馬光接受詔令,司馬光復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