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就更加不用愁了,各路學子可以一邊在文經史哲三院增進修為,順便等待參加朝廷科舉!
不過各院課題都很繁重,因此生員在蘇油的嚴格控制下,只招收了三百人。
……
汴渠堤上,柳亭旁,蔡京正在與弟弟蔡卞送別。
兩人所議,還是朝廷大事。
蔡卞看著長堤下來往的船只,又看著柳蔭濃密的水泥長堤:“這些柳樹,還是司徒治洛汴渠時種下的吧?十年下來,竟然都這么大了。”
蔡京說道:“弟弟這是要效仿恒溫,來一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蔡卞微笑:“兄長多慮了,我是安石相公的半子,此番能得司徒竭力周旋,保住了岳父大人的地位名聲不說,還舉薦我做宣告使節赴遼,也是做老了的差事。”
“如今宋遼關系不同往日,這任使節,怕是歷年來最舒服的一任。”
“不過呂惠卿太慘了,就連張商英都能升任副使,得以進用,而岳父曾經的左膀右臂,卻落得個人人喊打,安置建州的下場。”
“兄長,聽說司馬相公欲復差役,他人皆勸,獨兄長言開封五日可復?”
蔡京猶豫了一下:“司馬公移文開封府,問差役是否可復,愚兄身為府尹,總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吧?”
“對于開封來說,其實是免役還是差役,并不重要。”
“甚至可以說,在蜀中、開封、兩浙,是行差役還是免役,都不重要。”
“因此我對司馬公說,開封府兩縣各指出千人,五日之間,可以盡復差役。”
蔡卞想了一下,自家兄長說的還真是實情。
這幾個地方不差錢,不管是什么差役,役夫的薪水都能保證,就如蘇油當年開這汴渠一樣,老百姓不但不抵觸,反而非常踴躍。
為什么?因為蘇油不但工錢給他們管夠,一日三餐吃飽,工役完成后在城北還能分到地!
鬼才不愿意!
蔡卞說道:“可是兄長這樣,不是堅定了司馬君實之心?你讓司徒怎么想?”
蔡京沒有什么不自然的表情:“司馬君實已經秉政,差一道詔書就能成為相公,而司徒現在看來,是不愿意位列司馬,呂公之前。”
說完搖了搖頭:“還是那樣謙沖,到現在更好,連開封府都退出了。”
“弟弟是不是以為,我要追隨司馬君實,鞏固自己的政績,而背離司徒?”
蔡卞盯著蔡京的眼眸,似乎想要看透他的內心:“難道不是?”
蔡京淡然一笑:“還是那句話,我是開封府尹,上峰垂問,我如果不據實回答,那就是我的問題。而我據實回答,哪怕司徒回來,也不會怪罪。”
蔡卞又盯著蔡京看了好一陣子:“兄長,司徒或者不急于這一任,但是終究會有一任,甚至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