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地圖上有個好笑的地方,京東東路最下方,也就是下邳的淮陽軍,如同一個小尾巴,向南伸進了似乎本該屬于淮南東路的版圖。
而淮南東路也有一處地方,那就是海州,也如同一個小尾巴,向北伸入了似乎本該屬于京東東路的版圖。
沈括對海州這個鐵路通道入海口垂涎三尺,曾經在四路都轉運使任上,上書朝廷,請求將海州納入京東東路的管理。
兩淮路都轉運使蔡京則說沒必要這么麻煩,只需要京東東路將淮陽軍轉給我淮南東路就可以了——名字都叫淮陽,卻不屬于兩淮路都轉運司管轄,這說不過去吧?
而且海州的重要性和淮陽軍的重要性如天壤之別,因此改淮陽軍歸屬的難度,遠比改海州歸屬的難度小得多,不過朝廷一道文書的事情。
論起玩心眼,十個沈括都不是蔡京的對手,蘇油收到奏報不禁哭笑不得,行文申斥,各打五十大板,都不準鬧,這些是中樞考慮的事情。
要建議,等你們都離開轄地進入中樞之后再提議。
沈括和蔡京頓時都不鬧了,等進入中樞后再建議,給繼任的傻瓜們造政績,我們吃飽了撐的?
所以說論起耍心眼來,蘇油自己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海州在淮南東路,按理說已經出了蘇油的轄區,但是要在那里乘坐海船,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算作是“臨時出境”。
火車抵達海州的時候,兩淮路都轉運使蔡京、兩淮路都巡檢使高公繪和海州知州李拴住,都在火車站迎候。
既然是過境,那就要有過境的規矩,蘇油也不會去干涉蔡京的施政,更不會在海州多作停留,大家直接上了馬車,朝港口行去。
本來火車可以直達港口,不過蘇油用這種方式,“合法”地為大家爭取到一點交流時間。
雖然蘇油和蔡京在實務上已經屬于平級,但是蔡京卻不敢托大,老老實實地奏報了兩淮如今的發展情況,尤其對蘇油表示了感謝:“蔡京能在兩淮施展,還得多謝明公的幫助,提供了礦燈和氣泵的圖紙。”
兩淮煤礦儲備雖然豐富,但是露頭礦不算是很多,更多的需要打井。
而且兩淮煤礦多為煤氣伴生井,瓦斯濃度較高,一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炸,極大地制約了兩淮煤業的發展。
蔡京是蘇油奶出來的人,也是他建議蔡京先在兩淮建功立業,因此蔡京將煤礦遇到的問題告訴了蘇油,請他幫忙解決。
解決的方法其實不難,就是安全礦燈。
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讓礦燈在燈體之外,達不到煤氣燃爆溫度就行了。
一般的礦燈,在長時間工作時會長生熱量,安全礦燈的外部和頂部有一層金屬燈罩,燈罩內部是玻璃板,燃燒所需要的空氣從底部由燈內熱空氣上升時自吸帶入,而礦燈工作產生的熱量,會被熱空氣帶向上方,經過金屬燈罩時被金屬絲吸收,故而達不到引燃坑道內氣體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產生。
除此以外,冷庫和合成氨爐所使用的雙螺旋空氣壓縮泵也被應用在這里,由蒸汽動力強行將新鮮空氣壓入井中形成內外空氣流通,也極大地降低了煤氣濃度。
再讓礦工們在下井時,帶上一只小黃鳥,把鳥籠掛在工作區內。小黃鳥對“煤氣”或其他毒氣特別敏感,只要有非常淡薄的煤氣產生,在對人體還遠不能有致命作用時,小黃鳥就已經失去知覺而昏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