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
“呃……”漏勺不禁愣了一下,想想拿起筆:“我給大家畫個圖吧!”
一邊繪畫一邊講解:“筅道有半開式和封閉式,本來水泥廠起來之后,我們可以澆鑄預制件,鋪設水渠。”
“但是要給百姓們應急,只能先走筅道。”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漏勺很快畫好了管道圖樣:“我的建議是封閉式管道,廣州有的是船工,他們擅長用竹絮和松香填塞船板縫隙,制造木船……”
信長老頓時明白過來:“探花郎大蘇給我寄來那車松香,原來就是干這個用的?妙極!”
漏勺說道:“竹子要用老竹,就是砍下后放置一年以上,干燥堅固的竹材,青竹不太耐用……”
所有人就看向陶安民:“這就要勞煩陶夫子了。”
陶安民笑道:“竹子生長快,老夫愛其性,種了四百畝竹園,每年都要收取不少,倒是有些存貨。”
“就算一根毛竹取用三丈,這也不過四五百根。這點竹子,老夫給探花郎包了!”
漏勺不禁大喜:“多謝陶員外了!”
陶安民擺手:“不過這竹子啊,也不能白給。”
漏勺問道:“不知員外有何章程見教?”
陶安民搖了搖手中的丹桂:“剛剛探花郎一路偷奸耍滑,現在就罰你以桂花為題,做一首詩詞,做得不好,這竹子就沒有了,要是做得好,老夫不但援助探花郎數百根竹子……”
說完那花枝點著周圍幾人:“還發動士紳,捐獻錢糧,打造城中蓄水池!”
“早說啊!”漏勺說道:“詞作早就有了!”
走回幾案前,漏勺奮筆疾書,轉眼之間,一首詞作躍然紙上。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漂亮!”蔣之奇喜不自勝:“今日攜子衡同游,可算是值了!”
陶安民捻須贊嘆:“‘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此詞當為今年蒲澗游會之魁!”
漏勺心中暗嘆,小師妹這首詞里不少朦朧的隱喻,“情疏跡遠只香留”,是表達對自己宦游廣州,遠行萬里的幽怨,“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更是抱怨自己不通情趣,甚至沒有定下親事就跑了。
她也不想想她自己才十二歲!
看著周圍驚喜難耐的夫子,老頭兒你們倒是爽了,這首詞肯定會被傳揚出去,要是被小師妹知道……
想到這里不禁打了個寒噤,一會兒下山就趕緊寫信,先將今天的事情老老實實先交代一遍,要不然事發之后,日子怕是會不好過。
元祐六年廣州中秋蒲澗詩會,新到任的小蘇通判一詩,一詞,一事,得到了廣州全城上下的認可。
小蘇探花直接找鐵匠鋪子打造了鐵盤,在鐵盤邊緣切出小小的切口,然后通過古怪的處理讓鐵盤變得堅硬,制成鋸床加工竹筒。
又造出十五斤重的鐵矛,用滑輪吊起,依靠重力鑿通竹節,變成大竹筒。
大竹筒外包裹麻布,抹上漆灰,制作成水管。
線路是小蘇探花早就考察好了的,只用了七天時間,在廣州折沖司、市舶司船匠和合城士民大力協助下,將五里外的蒲澗仙泉引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