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轉運使李南公為直龍圖閣、知延安府,以范純粹遭其母喪故也。
乙卯,命吏部尚書王存出知杭州,王存陛辭時上奏:“人臣朋黨,誠不可長,然或不察,則濫及善人,東漢黨錮是也。”
“慶歷中,或指韓琦、富弼、范仲淹、歐陽修為朋黨,賴仁宗圣明,不為所惑。今復有進此說者,愿陛下察之。”
也在這天,詔議郊祀典禮。
顧臨、范祖禹等八人議,請合祭天地。
范純禮、彭汝礪、曾肇、孔武仲等二十二人議,南郊合祭天地,不見于經;
范百祿亦言圜丘無祭地之禮,先帝所廢,稽古據經,未可輕改。
九月,壬辰,太皇太后謂輔臣曰:“郊祀宜依仁宗、先帝故事。”
呂大防言:“皇帝臨御之始,當親見天地,而諸儒獻議欲南郊,不設皇地示位,恐亦未安。”
太皇太后“是其言”。
戊戌,召輔臣觀谷于后苑。
此次南郊大典,韓維、文彥博都以年老為由,請奏免南郊陪位。
朝廷也準了。
馮京也已經七十一歲了,致仕時朝廷初擬知大名府,馮京以蘇油在那里,表示推辭,又說自己在鄭州密縣有土地、祖墳,請求改守鄭州。
密縣是鄭州的大煤礦基地,那里的煤含硫量極低,非常適合煉鋼,是大宋早期工業城市之一,已經非常的繁華。
鄭州到汴京如今火車便利,老帥哥是如今尚存的唯一一名“昭陵學士”,又是著名的“大三元”,朝廷格外優待,命禮部侍郎彭汝礪親自前去迎接。
蘇頌也來了,不過他的主要目的是看杵兒。
因為郊禮是大禮,馮京和蘇頌要提前三個月入京,預備演禮。
如今的皇宮也和以前大不一樣,一步一景,除了觀光風景區,還有農業體驗區。
后宮中開辟有一處占地十畝的農莊,仿效蘇家中牟莊子的格局,一樣有桑樹、魚塘、稻麥、雞鴨、牛馬、羊駝……
每年太皇太后要帶著宮女們來這里親蠶,趙煦也要來耕田,種地。
蘇小妹特別喜歡這片地方,用她的話說,這里居于天下最大的城市的最中心,可以遠離植物性狀污染。
這里早在趙煦登極時就已經修好,不過馮京卻是第一次來。
觀賞了內宮的花園式建筑了水榭格局,繞過一面紅墻后,印入眼簾的小巧農莊,讓馮京不由得眼前一亮。
老帥哥頓時恭維趙煦:“我朝如今工業大興,陛下依舊如此重視農桑,不貪大利,厚蓄國本,乃清明聰睿之君。”
趙煦說道:“司徒曾經言道,工業和經濟,其實是一種放大器,可以讓一倍之舊本,得三倍之舊利。”
“但是既然是放大器,它就不會只放大好的,不放大壞的,而是好與壞,一起放大。”
“農為國本,這一條不能動搖,如今我朝七成丁口,尚事農耕,所以讓他們安定,就是讓國家安定。”
“以后各業人口,可能會隨著工商的興盛而發生變化,但是要保證國本足用,那這個國家有多少人,要耗用多少糧,需要多少土地,耕作那些作物,產出該有多少等等,卻是朝廷必須心中有定數的。”
“朝廷要做的,是鼓勵盡量少的人,能夠種出盡量多的糧食,以此為基,才能得到可以脫離土地的人口。而這些人口,才可以去促進工商。”
“這個順序不能顛倒。遼國如今貪慕我大宋的工商大興,便要仿效建立工業基地,其實是未會趨步,便欲奔馳,終有撲跌之憂。”
“因為他們的農業基礎,支撐不起那個日產十萬斤鋼鐵的工業基地,也解脫不出那么多人口去從事開礦,冶金。”
“或者說,就算一時勉強可以支撐,一旦國家有事,立即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