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兒太貼心了,讓二爺我找到化解尷尬的法子。
將杵兒抱起來:“我帶杵兒看看鴿子去……”
跑的時候連輕功都用上了。
石薇白了漏勺和趙煦一眼:“又胡鬧。”
大家重新坐下,漏勺說道:“兄長和嫂嫂該到汴京了吧?不知道中午趕不趕得及。”
趙煦抱著茂兒:“要你嫂嫂不在,怕是都該進莊子了,現在要護送你嫂嫂,怕是慢些。”
漏勺對石薇說道:“父親來信抱怨我們將他一個人丟在大名府,大家卻在中牟團聚。”
石薇不以為意:“這不還有茂兒需要照顧嗎,皇后也是第一次來中牟。何況適兒遜兒也才從嵩陽書院游學回來。”
“你們路過大名的時候又不是沒去看他,越老越酸,不用理會。”
漏勺平生就佩服自家母親這份豪氣,父親和母親兩人,父親心細如發,溫煦慈祥,更像慈母;母親豪邁果決,敢做敢當,更像嚴父。
趙煦說道:“遼國有變,就連蘇侍郎也要在汴京當值,不然他也該來的。”
蘇轍其實是怕麻煩,中牟莊子諸多古怪,同僚們不敢問陛下,如果他在,只怕會被糾纏著問這問那,干脆借口當值不來。
果不其然,沒多久群臣掐著點兒回來了,范純仁進門就贊道:“原來種桑還有這么多的門道,秋日里刪去老枝,不但沒有壞處,還能積蓄營養。”
“來年會遍發新枝,桑葉會變得又多又密,還方便采摘,實良法也。”
說完又道:“陛下,此法可下令各州縣遵照執行,如此一來,我大宋絲織品又會增加啊。”
趙煦搖頭笑道:“這事情之前與司徒商議過,如今各路流行栽種油料,糖料,棉花。這幾樣作物的收益,比蠶桑還要高。”
“如果朝廷強令推廣此法,只怕不少州縣農戶便會以修桑之名,行挖桑之實,故意’修‘死桑樹,朝廷總不可能禁止農戶挖掉死樹吧?”
“因而可能不但不會增產,反而會導致絲綢減產。”
“所以此法只能刊登于學報,時報,讓愿意擴大桑蠶養殖的農戶都知曉,但是絕不能由官府出面滿大宋的強推。”
“修桑之法固然巧妙,但是也只是理學‘格天理’之一方面,要作為政務推廣,卻又不得不考慮‘順人情’這一方面了。”
“也請相公放心,此法如今在松江、兩淮、太湖,已然由官府施加引導,讓農戶們自發推廣開去,不過絲綢增產可能還是指望不上,最多是給靠北的土地,騰出些種油、種糖、種棉花的余地罷了。”
原來還有這么些彎彎繞在里邊,范純仁頓時恍然大悟。
這也讓范純仁對趙煦頓生佩服之意,此等洞察世情的君主,歷朝歷代,又有幾個?
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料理完高滔滔后事就退位的決心,此等圣主,更需賢相輔佐,自己似乎……不是那塊料了……
接下來開宴,還是蘇家傳統的斗碗農家菜。
這樣的宴席,卻是范純仁、顧臨、范祖禹這些人第一次和皇帝坐在圓桌上從一個盤子里夾菜,不免有些戰戰兢兢。
蘇家菜明明很好吃,有其那道青筍泡椒燒鱔魚,可群臣卻不怎么敢動筷,還不如過來敬酒道歉的老李放得開。
趙煦這才知道,自己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君臣關系,表現出自己的“和氣”,實在是自己想多了。
以后不帶他們來了,沒意思。趙煦在殷殷勸群臣飲酒的時候,心底里這樣想到。
起碼司徒和蘇家莊的鄉親們就從來不會有這樣的顧忌和尷尬,知道蘇油帶來的那個小孩是未來的皇帝的時候,大家也只是剛開始驚詫了一番,之后卻也沒啥出格的忌憚。
畢竟這孩子每年都會來幾次,基本上都是大家看著長大的,蘇家莊子常年來的貴人也不少,大家都相當習慣了。
何況……呃,這孩子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當蘇家莊的外人,小時候沒少被倆少爺帶著偷摸自家雞窩里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