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忠心耿耿地點頭:“領會得,見識了小少爺這手變廢為寶的本事,只要您吩咐,我們一定給小少爺處置妥當。”
蘇油說道:“有個事情等不得了,一會兒我給你畫個圖紙,麻煩你先幫我做幾樣陶器,下次燒窯的時候一并燒制出來。”
史大大手拍著胸脯:“沒說的,就用今天得到的細泥來做!”
蘇油擺手道:“別別,我這東西啊,粗泥反而更好,還有不能掛釉,就原陶更合適。”
史大答應連聲地去了,蘇油這才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呃,二十七娘,我沒錢。”
二十七娘笑道:“說這個就見外了,舉手之勞而已,就憑你能夠將陶泥細膩程度提升兩成的本事兒,我就該好好謝你。”
蘇油笑了,就那因陋就簡的玩意兒,離真正的球磨還差得遠呢。
這時一位大娘端了一碗剔好的骨邊肉過來:“小少爺,這碗是給你的。”
蘇油訝異道:“不是讓你給孩子們端去嗎?”
那大娘“啊”了一聲:“可您不也是孩子嗎?”
八娘一下沒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二十七娘更是笑得趴在了桌子上,拿手拍著桌面:“叫你總喜歡裝老成!其實還是個娃!哈哈哈哈可笑死我了……”
蘇油:“……”
這頓飯是蘇油來這世界上吃得最舒服的一頓,他現在覺得眉山城真是個好地方。
可龍里的鄉親們都是看著他長大的,想做點什么,大多數人都是當他在胡鬧,哪知道進了眉山城后,居然還頗受待見,真是沒地方說理去了。
眉山城里的居民,民智比較開化,蘇東坡總結鄉情曾經說過,眉山人,愛讀書,喜訴訟,難欺難治。
讀書識字的人家太多,家家都有一套大宋的法典,沒事情就翻著玩,胥吏想要欺瞞哄騙他們,不可能如文盲農夫那么老實巴交你說什么就是什么,想要加役加征,給不出個說法,那都是敢拿著法典聚在衙門鬧的。
蘇油認為這其實是民權意識一種萌芽般的覺醒,官府在眉山,甚至說在現在的整個四川,并不強勢,與江卿世家更多的是一種配合關系,殊無可畏。
這也是蘇洵文章里說某人有搖動州縣能力的原因。
而如今,這個某人的父親,程家老家主,正和自己的女兒說著話。
幾近現代工業品的兩柄木質游標卡尺,是老于和兩個兒子忙活了一上午的功勞,現在就擺放在桌上。
女兒一直是程文應的驕傲,這女兒自小知書達禮,聰明非常,長大后可謂宋代仕女的典范。現在蘇油的表現太妖孽了,程文應便借著尺子完工這事兒,將女兒請過來說說話。
程文應對程夫人說道:“女兒啊,蘇油這孩子,你熟悉嗎?”
程夫人恭敬的答道:“父親,這孩子女兒倒是知道一些的,自幼父母雙亡,是守祠的老叔將他拉扯到現在,聽聞頑劣無比,性子又慧黠,干了不少讓鄉親們頭疼的事。”
程文應奇道:“哦?我看那孩子挺守禮啊,《論語》至少是精熟的,還有這尺子,說是從《九章》上看得的。”
程夫人笑道:“父親這就被騙了,《九章》里可沒講過這個,這估計是這孩子受了《九章》的啟發,自己拓思出來的東西。看,慧黠,鄉親們就沒說錯。”
程文應大訝:“這要是自己想出來的,這……這這……”
程夫人笑道:“聰明是吧?這樣的孩子,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項橐七歲難孔子,甘羅十二拜上卿;東方朔兩歲暗識《魏史》,駱賓王六歲即賦《詠鵝》;劉孝綽六歲下筆能文,陰鏗四歲一日千言;徐陵十二通老莊,王勃八歲作《漢書注指瑕》,李泌七歲便可從容于唐皇宰相奏對……父親,我大宋推崇文教百年,遠邁漢唐,出來幾個這樣的孩子,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