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瓷坊的瓷釉配方,加上石家利用關系從汴京搞來的琉璃著色配方,足夠蘇油弄出各色玻璃了。
他比大宋人強一點的,其實就是爐溫的提高,玻璃材料配方的明確,芒硝澄清劑的使用,以及后期的熱處理工藝而已。
因此在等待阿囤彌到來的幾天里,蘇油便在可龍里鼓搗這個。
不過他搞玻璃的主要目的是科研,利用黃色著色劑,主要是錳化合物進行調整,然后用鐵管沾著在模具中吹制,再用蘸水的鐵片切割,用酒精噴燈將切口燒光滑,搞出來不少玻璃試管,滴管,燒瓶,冷凝管,量杯,濃度計等化學實驗室裝備。
為了讓自己的炒茶逼格高大上,他還壓了一些三件套蓋碗茶具。
這些東西是在陶煤組的幫助下弄出來的,茶具一出來,小七哥興奮得都差點尿了,立即用開水給自己無所不能的小少爺沖上一杯,想要狠狠地拍上一回馬屁。
然后馬屁自己就炸了,一套蓋碗茶具瞬間給開水燙得四分五裂。
張麒嚇得魂飛魄散,撲通一把就軟在了地上。
這玩意兒一看就不是便宜貨,要是鐵了心的主家,告到官府去,小七童鞋流放到海南島,啊不,現在叫澹耳,那都是打了個路程上的七折優惠,因為大宋實在是沒有更遠的地方了。
蘇油趕緊將張麒扶起來,上下檢查:“小七哥你燙到沒?不用緊張,這東西碎了回爐重新熔過就是,還差了一道工序,因此易炸,以后操作要小心一些。”
張麒這才魂魄歸位,頓時眼淚鼻涕噴了滿臉:“嚇死小七了小少爺啊……嗚嗚嗚……只怕是賣了我都賠不上啊……”
這娃這時才知道哭,剛才那是嚇得連淚腺都合上了!
流程繼續,其實玻璃防炸還需要一個熱處理工藝,和鐵器處理類似,加熱后放入石棉貼里的保溫爐中,慢慢降低火力和溫度,使其產生一定溫度范圍內的應力。
在熱處理這段時間里,蘇油便指導陶煤組制作玻璃珠子,試驗玻璃著色。
這個就又簡單又好玩了,玻璃融化后拿鋼棒蘸出來,在半球形磨具上滾成珠子,用鑷子截斷兩邊后,將珠子褪出來,放到另一個半球形模具上,用噴燈噴化孔道口子,用細圓錐形的鋼棒闊出進線的喇叭口即可。
這些只是最基本的手法,以后隨著模具的增加,張麒他們手法的熟練和改善,還能做出很多很多的玻璃制品來。
比如水晶球,玻璃瓶,杯盤碗盞,玻璃鏡子……
這些是后話了,當晚蘇油便在方知味給阿囤彌和范先生一行人接風,等待二林部大船的到來。
次日清晨,大船到了,又是一船貨物需要清空。
二林部的東西很搶手,矚遠樓一層交易大廳里,各路商人過來和范先生親切握手。
握手還不讓別人看到,大家在袖籠里邊基情滿滿地摸手指頭,然后曖昧地相視一笑,成交!
蘇油本來還跟著過來看熱鬧,見到一群白胡子老頭這么辣眼睛胡搞,差點沒當場吐了。扭頭就走,去北極院給小天師和薇兒寄東西去!
薇兒這小丫頭最近有些古怪,東西壞得很快,不過也沒見寄回來,只讓蘇油寄新的過去。
而且好像啥都喜歡,瓷器,銅器,小刀,音樂盒子,各種吃的玩的,簡直就是一個喂不飽的小貔貅。
不過這些東西在蘇油眼里也不值幾個錢,只要薇兒喜歡就給唄,所以每次都是很大一包。
因此這次除了各種實驗器材,又多了一套玻璃茶具,一串小玻璃珠串。
此次出訪很重要,涉及到石家的產業轉移計劃,因此好處要備足。
除了石家的各種工具,還有新式鋸床,手工沖壓機,腳踏式工作平臺,以及一臺巨大的車床。
不過不用想多了,最新式的加工鐵質工件的車床不用想,這個車床,主要是給二林部加工木器用的。
據阿囤彌所說,周邊吐蕃人,羌人,都非常喜歡用木碗,用木碗換他們的牛馬,再沒有比這更劃算的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