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士德
《士德論》,論述的是士人應有的道德操守。
文章重點指出作為四民之首,士人無論是社會生活上還是道德標準上,除了享受優待與名譽,還要承擔與之相應的義務和責任。
甚至可以說,權利和榮譽,本身就是來自于義務和責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對國家沒有任何貢獻,憑什么有資格坐享尊榮?
李復圭的問題,不在于他的戰敗。
先一千人,后三千人,用添油戰術打三萬人,不敗是天才,敗了是常態。
因為料敵不明,導致失敗,按照大宋的律法和慣例,坐落一州編管而已。
可是他為了掩蓋戰敗的事實,陷害同僚,誣殺將領,這罪過不比資敵還厲害?這也能洗白?
蘇油和他的區別,不是在挑起戰事一勝一敗,而是在于道德品質的天差地別。
因此李復圭毫無士德,只能稱作偽士,戕害將領,還不止一人,可謂罪大惡極,理應以命相抵。
這篇宏論首先剝奪了李復圭士大夫的身份,然后在將之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鐵板釘釘。
文中最后還說道,古之士,位卿大夫以下,是天子理民施政的最底層基石,也是上層建筑的儲備人才。
古之士,御者可為諸侯,屠者可入卿相。
傅悅舉于版筑,姜尚起于渭濱,不能說他們不是人才。
弦高犒秦師,聶壹謀馬邑,不能說他們不愛國家。
那他們可稱士嗎?只要才德有稱,當然是可以的。
這是蘇油第一次挑動輿論斗臺諫,也是一種嘗試,看看各方面的反應。
文章最先是他寫的,寄給蘇軾之后,被蘇軾鄙視了一番,然后根據題意重新寫了一篇。
忘雨閣散發出去之后,效果非常好,但是兩個人都不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主創,反而給文章添加了一重神秘感。
留給千年后的專家們頭痛去吧。
而明面上,蘇油老老實實給朝廷奏報這次戰爭的前后經歷。
首先說明,這個方案是陛下,中書,樞密,地方幾方共同智慧的結晶,他只是執行者和建議者,不是決策者。
幸好決策非常英明,因此讓他勝利完成了任務。
之后便是匯報戰果,將西夏人半個河套洗劫一空,戰果那是不用多說。
然后指出戰爭本就是不詳之物,因此帶來的傷害難以避免。
西夏人也是人,自作主張將他們帶回來賑濟,是罪過,請求中書和樞密處分。
最后說如今天時已經轉向對大宋有利,但是環慶方面急需恢復修整,因此決定從渭州的戰利品中劃撥一部分給轉運司,給韓絳救濟之用。
軍事方面,需要急需補充永興軍路的軍力,請樞密考慮。
同時,為了保持給西夏的壓力,陜西方面,還要大修石門堡,那里,將成為大宋西夏攻略的最關鍵節點,其重要性,一如天都山之于西夏!
蘇油是個懶人,以前只要他外放,中書每次都要下敕嚴責他奏報不及時,不過這次真的怪不上他。
因為實在是太快了。
半個月時間,快刀斬亂麻解決西夏入侵,迅速扭轉對夏局面,腦袋上“知兵”的這頂帽子,這回扣得死死的了。
這一戰打成這樣,蘇油才松了一口氣,有時間與老戰友們敘舊了。
王文郁如今是德順軍防御使,入了“進人太銳”的趙頊法眼,提升極快,已經升到了和蘇烈同等的階級。
不過蘇油今天不是來找他的,而是特意來拜見他新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