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說來在整個劇情中白醫生并沒有親自涉及到任何直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言行,但在每一個角色的危險行為后卻多多少少都有著白醫生的影子。
就拿林榮來說,海燃清清楚楚看到過個人解封的角色劇情里面提到過林榮的藥品來源就是白醫生的診所。
就連林榮知道疊加服用藥品的危害,都是白醫生“好心”提醒她千萬不能把自己的藥品跟龔先生的藥品混淆了,因為“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危害很大”。
這個建議林榮聽進去了嗎?
必然是聽進去了。
不然以她特殊的成長環境,連藥品說明書都未必看得明白,怎么可能想得到利用藥品的毒性制造事端?
然而白醫生算教唆嗎?
還真不能就此判定是教唆,畢竟他也只是履行了一個醫生應盡的提醒職責。
像這種似是而非的橋段,在這次的劇情里不在少數。
就好比被眾人忽略了的那張從薛靈的閣樓里翻出來的體檢證明報告,簽署人就是白醫生。
這也正常,畢竟涉及到以往的貓膩,龔哲也不太可能讓外面的醫生插手薛靈的事情。
然而這份報告除了能刺激到薛靈提醒她自己身心脆弱且時日無多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好處,按理說以薛靈彼時的處境白醫生實在沒必要跟她交代,哪怕她是當事人。
可偏偏白醫生告訴了薛靈實情。
這里的原因就細思極恐了。
何況還有那瓶出處未知的藥液,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查明它的來源,能夠確認的只是薛靈曾經使用過,且使用對象是龔哲。
最讓海燃覺得困擾的是,這一切的一切在白醫生這個角色身上掛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卻都無法找出足夠強烈的動機。
所以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盯著屏幕上屬于白醫生的卡牌,海燃不由自主陷入了沉思。
直到系統一聲蜂鳴提醒頁面停滯過久,如在一分鐘內沒有操作則將要自動進入鎖定結算程序的時候,海燃才回過神兒來。
琢磨了半天仍然一無所獲,海燃略顯煩躁地瞥了屏幕一眼,干脆利落地點擊了“完成”。
之前被填寫好的角色卡牌立刻如同洗牌一般被收走進行結算核分,一時之間屏幕上只剩下了海燃自己的角色牌和白醫生的角色牌。
兩個身份特殊的人又一次無意中以新奇的角度同框了。
耐性等待了兩分鐘后,海燃的手環“嗡”地震了一聲。
低頭打開個人屏界面,本輪實測的結果評估以及個人所得立刻顯示出來:
【實測玩家:海燃
編號:23
實測劇本:“七日殺”
完成情況:首發劇本
集體積分:+1
個人積分:*2
玩家能力評估:
觀察能力85,表述能力80,分析能力85,搜證經驗75,其他60。
當前主線破案率:100%。
當前支線還原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