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嗎?”
“這些是你的同學嗎?”
“來買菜的呀?”
眾人七嘴八舌,陳凡只能一一回應。
好不容易等大伙兒散去,陳凡才如釋重負。
“不容易啊。”
身為罪魁禍首的趙浩,一臉壞笑道。
陳凡瞪了他一眼,不過說真的,他也沒想到自己能在鎮子里,小有名氣了。
“想不到大學生竟然能夠光臨我的攤子。”攤主笑著道。
“現在大學生挺多的,沒啥。”
陳凡苦笑,俯下身挑選生蠔。
既然是“生”蠔,當然首先就要重視它的新鮮度,下肚之前,不只確認它是活體,最好還得“有活力”。
大多數生蠔在開殼之前,其實很難從外觀辨別鮮活度,但若有機會站在展示柜前觀察,生蠔若有些已經微微開口,可用手輕輕壓外殼,若外殼能迅速收合蓋起,這只生蠔絕對保證新鮮無誤,反之則盡量別碰。
開蓋后的狀況則更加直觀,如果蠔肉明顯變色,顯得干,甚至皺成一團一定不好。蠔肉豐滿,香氣新鮮,飽含海水是最基本的判斷標準。
當然,想測試生蠔是否夠鮮,還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擠點檸檬汁上去,鮮活的蠔遇酸會扭曲,但是要注意,這種扭曲的幅度很小,需要仔細觀察。
“凡子,多挑點,回去烤著吃,哈哈哈。”趙浩得意道。
“除了烤好像也可以生吃吧?”韓國華試探性的問道:“要不在弄點生的吃?”
“這,能吃嗎?”
錢寧眉頭一皺。
他還真沒試過生吃生蠔的。
“生吃也行,不過一般人受不了。”
陳凡搖搖頭。
由于海域緯度、水溫、含鹽量、藻類密集程度等等生蠔生存環境條件不一,不同地區吃生蠔也不盡相同。
歐美人喜好莫泊桑筆下“開殼即食”那樣簡單粗暴的生吃,力求蠔肉原生的滑美,混雜細膩咸腥的沖擊。搭配的檸檬汁,既不喧賓奪主,還可提升鮮甜。到法式餐桌上,又追求唇齒間隱約的“銅味”或“礦石味”。
當連同汁水一起,將那滑溜溜的軟肉吸進嘴里時,耳旁仿佛聽到了海水撲打著沙灘的嘩嘩濤聲,還有輪船行駛而過嘟嘟汽笛聲,嘴里是咸中略帶腥的味道,卻不讓人生厭。咀嚼一兩下后開始出現一絲微甜,隨之口舌不斷生津。咽下肚里時,“感覺嘴里呼出的都是海風的氣息”。
但是,學歐洲人對蠔生吞活剝大快朵頤,對大部分國人來說常常是種折磨,所以“生吃”并不討喜,國產的生蠔一般不生吃。
稱霸全國的生蠔做法還得屬蒜蓉碳烤生蠔啦。個兒大的生蠔肉質飽滿鮮嫩,往里擱上蒜泥,青蔥,紅辣椒,澆上稀釋過的海鮮汁,既防燒焦又味鮮。
放在爐火上燒烤,看著蠔肉慢慢縮小,不斷吐出汁水,發出滋滋聲響。蒜泥焦香溢滿唇齒之間,配上溢出的鮮美汁水,一口咬下去美滋滋。悶熱炎夏,和朋友圍坐大排檔,烤上幾個生蠔,不亦樂乎。
再往北一點,吃生蠔的最家常做法是蒸煮,比如海蠣海鮮小豆腐,將泡發的黃豆碾磨成豆漿和豆渣,切碎茼蒿或蘿卜,再加入海蠣子,滴點辣椒油,慢慢地攪拌,也可以根據需求,添上蝦仁、蛤蜊等小海鮮,小火慢煮而成。
五六個人,陳凡按照每個人吃三個的數量,買了二十個左右。
“要不再買一點?”
趙浩笑道。
“還買,吃得完嗎?”
錢寧納悶道。
“咳咳,耗子,這玩意兒可不能多吃哦,吃多了……”韓國華話里有話道。
紀云跟李芳芳都是俏臉一紅,畢竟都是成年人了。
“華子,你想說啥呢,我是哪種人嗎?”
趙浩頓時大義凌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