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斟酌著語言,雖然心中想要說的豪言壯語都被茅元儀說完了,但他不甘心和天子的第一次見面便平平無奇的度過,他一定要讓天子認識到自己的能耐,不得不重用他。
不料朱由檢此時卻開口說話了,他向茅元儀問道:“茅卿家著有兵書《武備志》,也算是個兵法大家了,朕聽說《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那么朕倒要問問茅卿,可知后金有多少人口?青壯有多少?后金主力八旗軍編制若何?戰力若何?和我明軍可以一當幾?”
朱由檢有些后悔,本次軍機會議他應該調遣一些前線將領前來參加的,環視軍機處在座群臣,竟然全都是文官將領,沒有一個武官出身的將領,說起戰略來自然是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仿佛憑著他們一張嘴,后金就能手到擒來似的。
歷史上崇禎便是被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給忽悠了,袁崇煥要啥他就給啥,遼餉從每年五百萬飆升到九百萬,他也咬牙給了。
不過是收刮老百姓收刮狠一些罷了,我大明什么時候在意過老百姓死活了?
可結果換來什么?
是己巳之變,袁崇煥吹完牛逼僅僅過了一年,后金便突破薊州鎮打到北京城下了。
不用將心比己,是個人都能體會到當時崇禎聽到后金打到北京城下的心情,那就是充滿了受欺騙的羞辱以及對袁崇煥的切骨痛恨。
袁崇煥如此,眼前的這個茅元儀也是如此,瞧瞧茅元儀說了什么:“平遼之事易爾”,“陛下欲復遼,只需遣臣為使節足矣”,“只要說服林丹汗聯明抗金,約定時間,四方合力,后金反手可滅也!”
這就是文官將領們的通病,他們不知彼,也不知己,仿佛只要他坐在大帳之內,運籌帷幄,臨戰之前跟兵士掉掉書袋,說幾句豪言壯語,然后激得士兵們嗷嗷叫喚,一鼓而下,檣櫓灰飛煙滅……
然而等他們真正到了戰場之上,看著敵人猙獰的面孔,聽到敵騎轟隆的馬蹄聲,這些所謂決勝于千里之外的文官將領們,則恨不得他們離戰場已有千里之外,不用面對如此殘酷的戰場。
當然了,武英殿在座的文官將領倒算是比較能打的一批,否則朱由檢也不會將他們調入軍機處,尤其是盧象升,此人手臂有一節骨頭特別大,天生神力,他帶領天雄軍作戰時,常身先士卒沖殺在第一線,倒是文官將領里的異數。
茅元儀能寫出《武備志》,倒也不是百無一用的書生草包,聽到朱由檢的問題后,他頓了一頓,道:“后金大約有人口六十萬,青壯二十萬,主力八旗兵五萬人。
八旗建立于萬歷四十三年,初設之四旗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之四旗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每旗設都統一人,副都統二人,下轄五甲,每甲轄五牛錄,每牛錄轄三百人。
至于八旗兵的戰斗力,可以說遠勝大明,后金以女真一族為主,女真人生活在長白山、松花江一帶,以漁獵為生。
因為生活環境惡劣,女真人練就了一副強壯的身體,而且好勇斗狠,民風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