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漢初劉邦大封文武群臣,為劉邦攻城略地的武將只得到了區區功狗的評價,為劉邦軍隊輸送糧草兵丁的蕭何反倒被劉邦評為第一功臣。
雖然楚南生自忖和蕭何沒得比,但他做的事情是和蕭何一樣一樣的,都是為軍隊輸送糧草和兵丁嘛,功勞也是大大的呀!
想到這里,楚南生便不再質疑盧象升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畢竟在他看來,既然盧象升三千兵馬就能大破三萬秦王叛軍,那么盧象升手下有一萬多人,戰勝七萬秦王叛軍豈不是理所當然嗎?
是以楚南生拱手拜道:“下官敢不從命!”
……
而在另一頭,京城里的朱由檢并不知道盧象升以三千大破三萬秦王叛軍的驚人戰績,不過就算他知道了也不會太過意外。
事實上崇禎從來就沒有擔心過陜西秦王的叛亂,想想如今陜西坐鎮的都是哪些牛人啊,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三人皆是明末最為杰出的將領之一,即使是最次的楊嗣昌,所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戰略,都能把陜西數十萬流民軍逼到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境地。
更不用說崇禎還把兩千勇衛營鐵騎和三千入陜新軍都派到了陜西,有這么多的精兵強將,崇禎十分篤定,秦王無論如何也翻不了天,即使踏出陜西一步也休想做到!
而崇禎所擔心的,是大同邊鎮不能支撐到他摔御林軍前來,就被林丹汗給攻破了。
大同一破,蒙古十萬鐵騎所面對的便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林丹汗可充分發揮騎兵優勢,那么這場仗就太難打了,搞不好崇禎有陰溝翻船的可能。
更為可慮的是這場戰爭倘若陷入曠日持久的境地,那么按照歷史慣性,七月份遼西將門集團仍然如歷史上一般發動寧遠兵變的話,那對大明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以皇太極的老謀深算,亦絕對會趁虛而入,大明在三面夾擊之下,那可就大大危險了。
所以,就算滿朝文武皆一片反對之聲,崇禎仍然執拗地開啟了御駕親征之旅。
不過天子出征的禮儀繁復程度遠遠超出了崇禎的意料之外,在出征前,還要舉行祭祖、拜廟、祭旗等各種儀式。
雖然崇禎心急如焚,但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面對群臣的勸諫,崇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得任由禮部折騰,浪費了整整一天時間,直到五月二十三日,才開始正式出征。
……
北大營大校場上,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七萬京營大軍已經集結完畢。
本次隨天子出征的七萬大軍,號稱四大王牌的勇衛營、武衛營、龍梟營、虎賁營全軍出動。
當然了,勇衛營原本有六千鐵騎,可張朝忠下江南帶走了三千,曹文詔支援陜西帶走了兩千,崇禎能帶在身邊的,僅剩千余。
不過已經被范景文、李邦華操練了三個多月的武衛營、龍梟營、虎賁營倒是齊裝滿員,加上一千勇衛營鐵騎,共有四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