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現在羅納德在看得這段,主角威拉德上校是另一個演員主演,而不是成片里的馬丁·辛。他的眼睛比馬丁·辛要小,而且有一種強硬的氣質,羅納德看了半天,總覺的他和影片整體氛圍不匹配。
“這是哈維·卡特爾,拍攝了幾周以后被科波拉換成了馬丁·辛。”沃爾特·默齊過來叫羅納德一起去吃飯,“你覺得他的決定對嗎?”
“現代啟示錄我看了好幾遍,這是一個主角帶領你去探索世界真相的故事,這個硬漢氣質的哈維·卡特爾在膠片上,觀眾可能有點不太能代入,他的眼睛很小。
而馬丁·辛就很合適,他偏陰柔,眼睛很大很迷人,所以觀眾容易和他共情。”羅納德感覺沃爾特要提點他,所以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馬丁·辛是個大帥哥,還有點奶油氣質,前幾年的米歐合拍片“卡桑德拉大橋”里,他還演了一個吃軟飯的奶油小生,和遲暮沒人伊娃·加德納演對手戲。羅納德印象深刻。
“你的看法很不錯,弗朗西斯當時就是和我這么說的。”沃爾特看到羅納德站著過膠片,一只手就放在停止鍵上,知道他在利用看膠片的機會聯系剪輯技巧,滿意的點點頭。
“你還記得我教你的技巧,這很好。我一直信奉需要站著剪輯”
“但是我還沒有找到感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找到了那個剪輯點。”
羅納德記得默齊說過,找對了電影的節奏和氣質,每次按下停止鍵,都可以準確的停在24分之一秒的那格上。但是他試了幾次,還是做不到。
“對這種人物鏡頭,我還有個訣竅,之后我再來教你。”
兩人一起去哨兵大廈入口旁邊的西洋鏡咖啡館,沃爾特向侍者示意來兩份西洋鏡套餐,和羅納德吃了起來。
“干了一上午,感覺怎么樣?”
“我前一段都在寫劇本,現在又站在剪輯機前面,感覺好像是兩個不同的維度,需要調整。不過把膠片放上剪輯機以后,感覺馬上就會來了。”
“你的想法很對,其實一部電影從有了想法,到最后上映,其實經歷了好幾次創作過程。
編劇把他寫成劇本,是第一次創作。
導演把劇本分解,畫成分鏡,是第二次創作。
演員的表演是第三次創作。攝
影指導決定用什么鏡頭,拍攝哪些畫面是第四次創作。
而剪輯是第五次創作,也是最后一次你可以糾正電影錯誤的機會。”
羅納德端起意大利濃縮咖啡,一飲而盡。
“那么這么多次創作,應該怎么把控電影的質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