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的總裁弗蘭克·普萊斯,覺得我太年輕寫不好成年人的故事,建議我寫一本面向青少年觀眾的劇本,你覺得這種劇本有市場前景嗎,科爾曼先生?”
“這要看制片的預算,新世界有不少面向青少年的剝削片,但是最近市場都在尋找斯皮爾伯格那種高預算的電影,低成本的青少年電影越來越少。”
“但是為什么青少年的電影不能依靠劇情取勝呢?這種電影不需要很高的預算吧?”
“是的,很多人都打過這個主意。問題是好萊塢沒有演技過關的青少年演員。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角還要全國海選,好萊塢原來是用成年演員來演青少年角色的,像綠野仙蹤里朱迪·加蘭那樣的演員可遇而不可求。”
羅杰·科爾曼拿過蓋爾遞過來的一萬美元支票,看過以后遞給了羅納德。“你的第二期酬勞。”
“其實第二期的拷貝租賃費用更低,達成了一百萬美元的租賃費,科爾曼先生你應該多給我一些獎金。”羅納德開玩笑的說道。
入行時間長了,對電影發行了解的也更多。搖滾高中這種租片費用較低的電影,能夠在紐約州達到第二個兩百萬的租片,可以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其中也少不了PBS頻道影評節目的推廣作用。
羅杰·科爾曼到沒有當成玩笑,“確實應該多給你一些,不過合同就是合同,我們得尊重他。不如這樣,你代替我去一趟電影節看看有什么外國藝術片值得購買,我,茱莉和孩子們正好過個猶太新年。
“外國……藝術片?不是剝削片嗎?”羅納德以為自己聽錯了。
“電影節上哪來的剝削片展映?”
“我不知道你還有藝術片的發行業務。”
“是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意大利的費里尼,瑞典的英格瑪·伯格曼,還有東瀛的黑澤明,他們的新片都是新世界負責在美國發行的。”
“科爾曼先生的個人欣賞品味,和他拍的電影完全是不一樣的。”總裁助理蓋爾在旁邊幫腔。
原來這些外國藝術電影,傳統上都進一些專門放映藝術電影的影院播放,羅杰科爾曼不光涉足藝術影院發行,還開發了一種新的市場。
把藝術電影引進了青少年觀眾經常去的汽車影院,和小鎮影院,大城市的二線影院。現在的美國青少年,還很愿意了解異域風光和文化,也看得進加字幕的電影。
“電影節在哪里舉辦?”羅納德來了興趣,問道,“現在戛納已經過了吧?”
“是蒙特利爾電影節,是個新成立的,就在加拿大,旅費和酒店也很便宜。”羅杰科爾曼笑瞇瞇地說。
“我得想想。”不是大電影節,羅納德有點猶豫。菲佛的經紀人利馬托告訴他,菲佛馬上就能完成陳查理的拍攝戲份,回來了。
“可以,周末以前我都給你保留著機會。”羅杰·科爾曼好不容易抓一個免費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