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子一想也是,這些稀罕物只會出現在各個大院,那些走門串戶的絕對不會去這些地方,找死也不是這么個找法。這下才應下。
“這位爺,你這么一說我就放心了。您看老爺子不湊手,我也就舔著臉做一回及時雨。這些兌您說的兩樣。”說著,剛才楊瀟說的數量數出來,又各種數了兩三張添上。
“懂事~回頭有好事想著你。等我回來”說罷,楊瀟也沒接販子遞過來的票據,直接走了。
見楊瀟離開,幾個漢子圍著剛才那販子問東問西,那小販故作神秘的一講,幾位立馬登圓了眼眶,有一位自言自語:“15斤往上的白條鵝,這鵝平時得吃啥呀啊,難不成喝乃?”估計這位想起了老年間王爺貝勒的民間傳說。
找了個沒人的旮旯,取了鴨鵝,想想又去了一袋10根的甜玉米(入庫真空分裝),用麻袋裝著,快樂的吐槽“這白條比市面上的重了一倍有余,幸虧發現的早,虧待哥們心思轉的快,不然肯定得出簍子。系統你怎么就怎么給力呢~壞了,中午剛給賈家送去一只雞”一路尋思說法的楊瀟回到黑市,哥幾個都眼巴巴的看著呢。
楊瀟把麻袋遞過去,說道:“你也算幫了忙了,另外的那袋甜玉米算全了你的人情,帶回家給孩子嘗嘗,把包裝袋去了再下鍋煮熟就行。第一回得這物件家里保姆鬧了笑話,連袋子下鍋煮,弄了一屋子味。”
哥幾個輪流接過透明厚塑料袋真空包裝的甜玉米,滋滋稱奇,麻袋也人人上手,撐開麻袋溝頭看,手試上去看冒著絲絲涼氣。
接過小販遞過來的票證,也沒數直接裝兜里。“哥幾個回見。”說完調頭走了。小販看著楊瀟的背影,稱贊有聲:“瞧瞧,這位爺的氣度,四九城又要出人物呀。”
回到回收站見二位大姐已經到班。說了一聲自己找人搞了套鐵匠家伙事,沒事弄點打獵的工具。二人也不見怪,跟著楊瀟家里魚沒斷過頓,也樂意楊瀟搗鼓。
楊瀟又去院里尋摸些廢鐵,翻找時出了好貨,一大節報廢的炮管子,隱約還能看見日文的銘文。樂呵的搬到一塊讓讓宋姐過磅記賬。回收站2分收鐵,6分鋼廠上門拉。妥妥三倍利潤,就是量太小。
回屋把大鵝又拿出來一只,剁塊后焯了遍水,熗鍋翻炒后加水調料后燉上,二位大姐問著味出來看,楊瀟道:“尋摸一只老鵝,見者有份,下班一人帶些回去給孩子嘗嘗。”等開鍋后就撤了些柴火改小火。讓二位看著火,不滅就行。回屋又端了盆土豆,讓二位去皮等他回來看成色下鍋。
去了放鐵匠家伙事這邊,把爐子引燃,買工具時系統贈送的高品質焦炭。避開二位同事的目光,把炮筒子收進農場加工廠,裁剪成需要的大小(自己動手只是讓各器物出現有個合理解釋)大部分工作還是讓加工廠來吧。拿出兩塊放進爐子煅燒。
趁空在加工廠里描繪了一個戶外火箭爐圖紙,一個中式的燒烤架。沒有動手,這個等二位大姐下班再說。
一下午叮叮當當,趁空再看看燉鵝的火候。等著快下班時提著兩把寒光凜凜的刀具進了辦公室,二位大姐一把奪了過去,抱在懷里愛不釋手。